大约在半年之前,那时候我刚刚接手现在的工作,我的上司给了我一个任务,他要求我使用H公司的产品来替换S公司的产品,据H讲,他们的产品和S很相似,也就是兼容度很好,而且在价格上要便宜很多。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我们也希望能够压缩成本,既然兼容度很好,就直接用H替代S,但当我做出来之后发现,他们之间还是有一些差别的,似乎没有办法把这个替换的方案用在老客户身上,他们不大可能同意为了这一个案子而更改设置,但是对我们来说,可以尝试应用在新的客户上。
这是一个百味杂陈的经历。我不是很喜欢做这种寻找替代品的工作,因为它比较难以捉摸。有的时候兼容度做的非常好,那么做起来就很轻松,但有时候兼容度做的不像他们宣称的那样出色,很可能会遇到一些预想不到的问题。上面提到的那个案子竟然耗费了我数个月的时间,并不是很难,而是前后尝试了多次,我们也在"放弃"和"使用"之间做权衡。在做第一批样品的时候,H公司的人亲自来做支持,那也是他们的第一批样品,效果当然不是很理想,这个案子就放下了。数个月之后,他们出了改良的产品,要求我用这一批新的样品来实验,我知道这可能又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但为了寻求低成本的方案,我还是愿意尝试。
这一次要比第一次好一些,我以为就可以使用了。我在做这项工作的时候受到了很多的打扰,H公司的人三天两头的给我打电话或者发送邮件来询问情况,我很烦恼,因为我不可能只做他们一个公司的案子,为了照顾各方面的平衡,我花费了很多时间。当我向他们反应需要时间,或者表示我很忙的时候,他们就随后给我的上司打电话询问情况,这样,我的上司就要求我赶紧出结果。我非常不认同这种做法,我不可能为了你一家而忽略了其他的项目,但上司在那里要求结果,我只能更加忙碌和烦躁。
这一类产品的一次合格率都比较低,为了增加合格率,我们要做额外的工作,就是对那些不合格的产品进行校正。校正需要一套合适的工具,并且要编写一份校正程序。我以前没有做过这样的工作,看来这对我是一个挑战。考虑到H和S的产品兼容,我可以拿S的校正工具和程序作参考。程序相对比较好编写,我用这套工具校正了一些,证明这套工具和程序可以正常使用。不过一个严重的问题是,那些经过校正的样品会随机的失灵,也就是说,经过校正以后,它们可能会回复到没有校正的状态。这是无法接受的。
最后找到了原因,也是H和S的产品的差别之一。按照H的要求重新做好以后,问题得到解决。第一次我是用手工的方式来控制校正的,在我改用自动校正的时候,发现无法达到目的。这时H又提供了他们产品的另外一个要求,在重新制作校正工具以后,终于可以顺利的完成校正工作。
我要说的是,想成功做出一个产品并不是那么容易的,需要注意很多的细节,而且要和合作伙伴密切的配合,出现问题之后要及时的沟通。有时候双方都会出现急躁的心情,他们要求快出结果,而我可能还在兼顾其他的方案,没有办法加快进展,这时候我希望大家能够互相的理解。上面这个案子让我和我的上级都感到很疲惫,希望以后能够少出现这样的事情。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