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6-18

父亲节

1909年,住在美国华盛顿州士波肯市(Spokane)的杜德夫人(Mrs. Dodd, Sonora Louise Smart Dodd),当她参加完教会举办的母亲节主日崇拜之后,杜德夫人的心里有了很深的感触,她心里想着:为什么这个世界没有一个纪念父亲的节日呢?

杜德夫人的母亲在她十三岁那一年时去世,遗留下六名子女;杜德夫人的父亲威廉斯马特先生(Mr. William Smart),在美国华盛顿州东部的一个乡下农场中,独自一人、父兼母职抚养六名子女长大成人。斯马特先生参与过美国南北战争,功勋标榜,他在妻子过世后立志不再续弦,全心带大六名儿女。
杜德夫人排行老二,是家里唯一的女孩,女性的细心特质,让她更能体会父亲的辛劳;斯马特先生白天辛劳地工作,晚上回家还要照料家务与每一个孩子的生活。经过几十年的辛苦,儿女们终于长大成人,当子女们盼望能让斯马特先生好好安享晚年之际,斯马特先生却因为经年累月的过度劳累而病倒辞世。

1909年那年,正好是斯马先生辞世之年,当杜德夫人参加完教会的母亲节感恩礼拜后,她特别地想念父亲;直到那时,杜德夫人才明白,她的父亲在养育儿女过程中所付出的爱心与努力,并不亚于任何一个母亲的辛苦。

杜德夫人将她的感受告诉教会的瑞马士牧师(Rev. Rasmus),她希望能有一个特别的日子,向伟大的斯马特先生致敬,并能以此纪念全天下伟大的父亲。

瑞马士牧师听了斯马特先生的故事后,深深地为斯马特先生的精神与爱心所感动,他赞许且支持杜德夫人想推动「父亲节」的努力。于是杜德夫人在1910年春天开始推动成立父亲节的运动,不久得到各教会组织的支持;她随即写信向市长与州政府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提议,在杜德夫人的奔走努力下,士波肯市市长与华盛顿州州长公开表示赞成,于是美国华盛顿州便在1910年6月19日举行了全世界的第一次父亲节聚会。

1924年,美国总统科立芝 (Calvin Coolidge)支持父亲节成为全美国的节日;1966年,美国总统詹森(Lyndon Johnson)宣布当年6月第3个星期日,也就是斯马特先生的生日月份为美国父亲节;1972 年,美国总统尼克森(Richard Nixon)签署正式文件,将每年的六月第三个主日,订为全美国的父亲节,并成为美国永久性的国定纪念日。

我国台湾的父亲节起源,要追溯到国民政府时代。民国三十四年的八月八日,上海闻人所发起了庆祝父亲节的活动,市民立即响应,热烈举行庆祝活动。抗日战争胜利后,上海市各界名流仕绅,联名请上海市政府转呈中央政府,定「爸爸」谐音的八月八日为全国性的父亲节。

虽然今日一般人对于父亲节的庆祝活动,不像对母亲节一般的重视与热闹,但是上帝在圣经中教导我们对于父母的关爱却是一致的,当母亲含辛茹苦地照顾我们时,父亲也在努力地扮演着上帝所赋予他的温柔角色;或许当我们努力思考着该为父亲买什么样的礼物过父亲节之时,不妨反省一下,我们是否爱我们的父亲,像他曾为我们无私地付出一生呢?
(上面的资料来自网易论坛)

2006-06-13

几件小事

1、不知道为什么,最近一段时间一直在下雨。这里基本上算是中国最南方了,虽然多雨,但是这个时候也不应该像现在这样连续多雨。就算是冬天,这里的温度也比较高,刚来的时候就有一些不适应,因为外面的温度比较高,就从来没想到要添加厚一些的衣物,毕竟是冬天,尤其是临近春节的时候,温度也下降了一些。不过我没有购买保暖物品的打算,那几天的晚上,我一直在忍受寒冷。

潮湿是最不能忍受的。去年我是住在另外一处的,一层,房间稍微大一些,四周被树木包围,那时候阳光很毒辣,大树遮挡了大部分阳光,屋子周围还种满了草。后来我们搬家了,现在住在五层。当时分房的时候,我是分到了一层,我很喜欢,因为这样方便一些,早上也可以晚起几分钟。这确实是一个小聪明,因为我不知道这里的潮湿是这么的厉害,让人无法忍受。后来我们搬到了五层,这里基本上就远离了潮湿,除非是天气湿度特别大的时候。我们曾经庆幸过,远离了潮湿的一层,当我们从五层往下走的时候,手触摸着墙壁往下走,湿漉漉的。当然了,事物是两面的,我们虽然在潮湿的天气里能得到稍微的干爽,但是在天气晴朗的时候,我们却要忍受着高温,这间屋子就像蒸笼一样。和住在一层的同事聊天,他说,一层是很凉爽的,就是潮湿,我们的感受正好相反,打开房门就有一股热气迎面扑来。

去年我过来的时候是七月末,那时候就体验到了多雨。不过十月之后就进入了干燥期。人们说那是干旱的一年。但现在这样的多雨也是反常的,有人说,可能是厄尔尼诺现象。

上面是我对于这里的天气做的一些结论。

2、我对世界杯是没有任何兴趣的,主要是对足球没有兴趣,况且是在晚上播出,我根本就没有精力坚持到那么晚。我是每天都在看新闻的,但是世界杯的新闻是没有特别的留意过。听说腾讯在一个月以前就公告,要在他的网上电视软件上播出世界杯的比赛。当天晚上就有几十万的人在线,最高峰达到了150万左右,可能大家竟然什么都没有等到,原来预定播出足球比赛的频道,播出了一晚上的音乐节目。很多人极端失望。腾讯当然不是为了戏弄网民吧,可能应该是转播权的问题。

3、美国军队打死了伊拉克的武装首领扎卡维。很多新闻都提到,可能扎卡维不是立即就死掉的,可能曾遭受过美军的毒打。我国的某些媒体集体狂欢,大量的转载此新闻,并以此来论证或者暗示民主的罪恶,来论证美国倡导的人权的虚伪,进而来说明人权是不需要的。我不好说这件事,民主是好是坏,人权是好是坏,中国人到底需要不需要人权,对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有一部分人当然不需要,因为他们早就有了,有一部分人当然不希望大部分人拥有,否则可能威胁到他们作威作福,可能威胁到他们“公仆”的地位。

4、我感觉我的英语水平实在有限,阅读水平还可以,但是听力和书写的能力就不足。我会偶尔的看看英文网站——不是新闻网站,而是那些技术网站,是我所感兴趣的领域。阅读英文虽然相对轻松一些,但是也要借助翻译工具。联系听力就有一些麻烦了,如果收听广播的话,因为没有办法同步看到文本,可能对于提高能力没有多少用处,这不是一个好的训练方法。我更不想到书店买来CD或者磁带,我觉得在网络上可以找到一些免费的资料,既有声音又有文本。训练这个需要一定的耐力,我不一定能坚持,就尽力而为吧。

2006-06-12

阅微草堂笔记

我想在这篇文章中评论一下我现在阅读的书,就是昨天买的《阅微草堂笔记》。昨天晚上躺在床上阅读了好几十个小故事,一直到午夜。这本书是清朝乾隆时代的著名学者纪晓岚先生搜集的民间故事,被后人称为“小聊斋”。《阅微草堂笔记》,《聊斋》,《红楼梦》是清朝最为流行的三本书。据说《笔记》的第一卷还没有写完的时候,就被人偷偷的刊印出来。《阅微草堂笔记》篇幅都比较短小,内容讲述的大多都是鬼狐之事,具有很强的讽谏意义。似乎纪晓岚说过,古人已经把道理都已经讲完了,后人再讲也不会超过千人,因此他没有自己的专门著作,只是收集了这么一部书籍。这一类书很适合闲时阅读,既轻松又能得到启发。

我购买的这本书是新疆的一个出版社在几年之前出版的。几年过去了,它还摆在书店的书架上,偶尔的有人翻阅一下,但是缺少购买的热情,这一类书应该是这家书店的积压品。我一看价格也不贵,购买下来也有一定的阅读价值。以前购买的书籍都是古文类,那种书籍的文学价值比较高,反复的阅读才能体会它的好处。但小说类的书籍,购买之前就应该慎重,因为大部分的小说阅读一次就足够了。好在这本书趣味性很强,多阅读几遍也不会厌倦,而且这本书是文白对照的,如果只想读故事的话,可以读白话文,如果想体会古文的妙处,就可以直接阅读文言,这种方式很好。

这本书里面的故事我就不在这里讲述了,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转本找来这本书阅读。书中涉及到了很多鬼狐故事,被后人称为小聊斋,还是很中肯的。

昨天在购买书籍的时候,无意之间看到了清朝李渔写的《闲情偶寄》,这是一本很有名的著作。我本想把它买下来,但是看到这本书是大开本的,不便于保存。对于我喜欢的书籍,我是想把它们很好的保存起来的,大开本的书籍不但翻阅不便,而且很容易在阅读的时候破损,因此我就暂时放弃购买这本书,以后遇到合适的版本再买。

前一段时间在某新闻网站上看到,说中国人现在开始喜欢阅读《论语》。论语是孔子的后学收集的孔子语录,最早在上初中的时候就学习过几条。这些语录都是很有价值的格言,对于为人治学都很有意义,但是我觉得,我无法从这种语录体例的书籍当中体会到阅读的乐趣,我可以阅读《庄子》,体会他的丰富的想象力,可以阅读《荀子》,体会他的睿智,可以阅读《老子》,体会他的玄奥,也可以从楚辞、唐诗中体会美感,唯独从论语中体会不到这种乐趣。孔子是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的言论大都是对他的学生说的,教育性很明显,不像前面提到的那些书籍里面的文章直抒胸臆。而我最注重的就是文章中的感情色彩,越浓厚我越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