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7-29

平淡的生活

上一周写文章的频率比较高,基本上是每天一篇。最近几天就比较懒惰,没有一点动力,无论是工作还是写文章。每天早上起床都比较晚,醒来之后很劳累,甚至总想请假大睡半天。我并不是瞌睡虫,上班时并没有嗜睡。最近一段时间的上进心不强,但是对于工作,我还是比较认真的。我感到很无聊,也很奇怪。虽然晚上可以做的事情不多,但是一定要坚持到午夜才睡觉,12点之前无论如何也无法入睡,这或许就是每天早上感到疲劳的原因吧。对与网络上的事情我很感兴趣,使用电脑也算节制,如果使用电脑到12点,那劳累的程度可能会更甚吧。

同事请假回家了,大约有半个月。在这半个月里,我可以为所欲为,这个房间是我自己独占。这几天连续的看了几部短小的电影,一般情况下,在工作日的晚上我是不会看这种电影的,一般偶尔在周末看一看,但现在打破了惯例,我感到这很荒唐。其实都是因为无聊,这些无聊的片子没有多少吸引人的地方,无非是活塞运动而已。稍微能够拿得上桌面的,就是看看以前的情景喜剧,或者听听相声,看看小品。哈哈一笑之后,心情就放松了许多。

我也不知道写文章是为了什么,但依然坚持在写。将近两年来,我写了200篇长短不一的文章,在写文章当中来抒发感情,喜怒哀乐都在里面了。有时候哀伤或者适宜,如果长时间不能排遣,我就不会把这些记录下来,我要让它慢慢的消失在记忆当中,就像风一样,来了又走了。

整个下午又是在电脑之前度过的,看看感兴趣的消息,满足一下自己的好奇心,对于某些当权者作威作福的行为,表达了一下自己的愤怒,做着小人物应该做的。虽然发现了自身的很多不足,也想赶紧弥补,但我是不能坚持的人,很多缺点似乎要注定成为我的性格,跟随我一辈子。想着发财成名,或许这终究只是一个想法,一个梦想吧。人们都说北方人缺乏上进之心,我是不同意的,谁不想追求幸福的生活,谁不想过的比自己的竞争者好。或许上进心的差距还是有的,我就满足于每个月一万元的收入,虽然不低了,但是和很多其他人比较呢,月入十万,月入百万的呢?我的上进心确实不那么的强。

从本质上说,我乐于过着平淡的生活,在不愁吃喝玩乐的生存状态之下,让我的内心如止水,我的头脑在没有一丝风暴的思想世界里面遨游。看看吧,我的前提是要求生活上没有吃喝玩乐之虞,是不是有一点好笑:我追求在精神生活上像陶渊明一样淡定,但却不能像他一样安贫。每个月一万元的收入让我满意了,但是我却要为赚取这些钱劳心劳力,要和竞争者拼时间,耐力,技术,要处理着各种各样的任务,要忍受着各种压力,还要消除以前的种种幼稚行为造成的影响。用这心力换取足够多的银子!至少在目前看来,还是值得的。只不过,我认为,目前的薪水并不能让我满意,我做的并不比别人差,为什么得到的银子要比别人少?虽然每个月算下来,我得到的要比别人多一截,但是这多出的一截是我其他的收入来源,是完完全全凭借自己的辛劳,用我工作以外的时间赚取的!

满足吧,满足吧!我确实在技术上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我不能满足于整体收入比别人高,我不能求得这种心理的平衡,目前我最看重的还是工作这一部分,最看重的收入也是工作所得的薪水,这部分薪水比别人低是我不能容忍的。我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准,缩小和别人的差距,在之后的工作当中,追求技术上的完善,对于以前做过的一些有瑕疵的项目,只要以后遇到就立即修正。劳心劳力也要有价值才行,不能瞎忙。

今天下午无聊之下打开QQ,一个中学同学在上面,我和他开了玩笑。我装作不认识他,让他通报姓名,然后我又谎称说,这个号码是我偷盗来的,他希望我能把这个偷来的号码“归还”给“他的同学”。我不知道这样做是为了什么,我并没有从中得到多少乐趣,可能只是无聊吧。

2006-07-25

列子

列子,名列御寇,郑国人。他的著作也叫做《列子》,这可能是春秋战国时代的惯例,书一般就以作者名之,例如《老子》、《庄子》、《孟子》等。伟大的唐朝文学家柳宗元曾经怀疑过这本书的真实性,后来考证出,这本书是晋朝人的伪作,原书早已失传。不过据说,这本书虽然已经不是列子的原著,但是文章所反映的还是列子的观点。阅读过春秋战国时代的书籍就可以看出来,很多哲学家的书或者是亲自写作,或者是后学弟子搜集整理,但凡是这种著作,一般不会直呼作者的名字,而《列子》中则不然,有一些篇章就直接称呼列子为“列御寇”,以当时人们的礼仪观念,书的作者不太可能是列子的弟子整理,因为他们不会直接称呼自己的老师的名字,书中也有一些文章称呼列子为“子列子”,前一个“子”意为“老师”,可能这些篇章是列子的弟子所整理写作的。道教创立之后,《列子》和《老子》、《庄子》成为道教中最为重要的三种典籍,列子崇尚“虚”,因此这本书在道教当中又被称为“清虚经”。

这本书是晋朝人的伪作,我们已经无法了解原著的内容,从现在的这个版本的《列子》来看,它与春秋战国时代的其他哲学家的著作的区别非常明显,这本书几乎就是一个故事集。大家熟悉的故事《愚公移山》就出自这本书。这本书当中的故事非常有趣,甚至有时候掩盖了其所表明的哲理,大家在阅读的时候,非常容易迷失在故事当中,而忽略了它体现出的深刻哲理。列子目前存有八篇,记录了大量的故事和寓言。我不知道这些故事是作者自己创作的还是当时的民间故事。

列子是道家非常重要的一位人物,庄子在著作中曾经称道过他,而且在著作中还引用过列子书中的故事和观点。列子第五篇“汤问”有一段话:“终发北之北有溟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其长称焉,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翼若垂天之云,其体称焉。”,是不是和《庄子:逍遥游》中的文字有一些相似。人们认为道家人物的关系:老子之道传于关尹子,关尹子传壶丘子,壶丘子传列子,列子传庄子,《庄子》一书中确实也体现了很多《列子》的思想。

列子崇尚“清虚”,据说他能乘风而行,轻虚飘渺,微妙无比。道家作为我国古代哲学的重要一个流派,深刻的影响了中国人,大家多多阅读一下道家的著作,能够获得不少益处。《列子》不像《老子》那样玄奥难懂,在阅读故事的同时体验深刻的哲理,《列子》是一本很好的教材。

《天瑞篇》当中的一段话:

子列子曰:“昔者圣人因阴阳以统天地。夫有形者生于无形,则天地安从生?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 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气形质具而未相离,故曰浑沦。浑 沦者,言万物相浑沦而未相离也。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循之不得,故曰易也。易无形埒,易变而为一,一变而为七,七变而为九。九变者,穷也,乃复变而为一。一者,形变之始也。清轻者上为天,浊重者下为地,冲和气者为人;故天地 含精,万物化生。”

2006-07-24

我们的评论?

在非常迷恋散文的那一段时间里,我看了好多的散文集,甚至还包括文学评论,虽然文学评论不是我所喜欢的文体。我所中意的散文类型比较狭窄,最重要的就是要有真情在里面。华丽的语句难以感动我,不过也有例外,有一些人写的文章实在是珠光宝气,即使一个人不是很喜欢珍珠玛瑙,看着这些闪闪发光、灼灼生辉的珠玑,心里也是舒畅的,不免产生喜欢的感情。我们在看别人的作为的时候,就会产生自己的想法,于是就要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说出来,善于说话的人就用嘴说出自己的想法,喜欢写字的人就用笔写出自己的想法,这些都是评论吧。普通人在背后嚼舌头、扯闲话,或者在日记本里面写上几笔,这些都是很有趣的。我以为,这个世界上的人虽然很多,性格也多样,爱好兴趣也各异,但是大抵上每个人都会议论一下别的人或者别的事,这是人的共性。我觉得评论别人或者别的事就是人的一个本性,就和吃饭睡觉一样。记得以前看过周作人先生写的一篇文章,名字忘记了,是谈论嘴巴的,周作人先生认为,嘴巴有三个大的作用,即说话、吃饭、接吻。

说话这一点是最重要的。要说出自己的想法,要表达自己的意思。最早的说话可能是为了交流捕猎信息,不过等人脑发达以后,就产生了要评论别人的欲望。现在统治世界的媒体,无论是纸媒体还是电视广播媒体,都开设了专栏,请一些名家来点评各种事件,比如时事观点,体育评论,文艺评论,这也是一个卖点。我觉得大部分人对这种评论还是很感兴趣的。至少对我来说,看一份报纸,我最看重的就是其评论部分,电视节目也一样,精彩的评论才能够吸引人。人们为什么对别人的事情更加感兴趣呢?人们特别喜欢打听新鲜事,不过我觉得评论要好一些,因为它是在挖掘事件的深层次。最常见的政治类评论,人们在往深挖掘事件的时候,往往都带有邪恶的目的:如果事件的主角是你所支持的,评论者往往都会尽力的支持他,他所引用的事件大多也都是有力的;如果是你所反对的,评论者往往都会选择一些反面的事件,借以打击他。这类评论是很能影响外人的,很多人都是通过这些评论来了解别人的。我们天然就有一种依赖心理,过度的信任某些评论者,然后就渐渐的养成了看问题的侧重点。

大家都知道,在中国的新闻环境之下,新闻评论绝对没有可能火爆。不过八卦、体育、还有网络评论就异常的火爆了。娱乐八卦和体育是我们大众所津津乐道的,我们无聊,商人们为了迎合我们的无聊,就做出了更加无聊的节目。网络评论也是很有意思的一类。网络相对要宽松自由一些,人们说话没有太多的禁忌。具有共同兴趣的人就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类似沙龙的环境,议论大家感兴趣的话题。论坛在中国很火爆,说明中国人就特别喜欢这一点,评论别人,给自己带来兴趣。当然,对别人的评论,偶尔的也会影响到被评论者。

我想,在这个世界上,大部分人都是寄生者,当然有一类寄生者和他的宿主之间是互相需要的,他们的关系实现了共赢。譬如对于上班族,我们为老板打工,大家实现共赢。不过也有一些评论者,虽然他们的评论很有趣味,但是我觉得他们和他们评论的对象是不公平的关系:IT评论者对微软的辱骂和打击,我看不过这对微软有什么用处,而一些评论者则得到了名气,然后又通过这种名气得到了实际的利益。

我们都是评论者,不论是自觉的评论还是不自觉的评论,我们都应该尽力恪守我们做人的准则。

2006-07-22

阅读陶渊明

我是通过“桃花源记”知道陶渊明的,这是在上初中的时候,语文课本选择的一篇文章。当时我并没有体会出这篇文章的奇妙来:一个与世隔绝的山村,风光人情和外界都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虽然富足但却很单调,民风虽然纯朴,但没有激情,躲避了外界的混乱,但平静的生活有如一潭死水。而且我是以现代的眼光来看待文章所描写的场景的,我不知道这种小农经济有什么值得称道的。不过后来阅读的书籍多了一些,对陶渊明了解的也深入了一些,还特别阅读了陶渊明的作品,渐渐的体会到了陶渊明为什么要追求这种与世隔绝的世外生活。陶渊明自己后来就过起了田园的生活,虽然生活艰苦,有时候也不免迷茫,但自始至终的坚守原则,值得称道。有人说知识分子自欺欺人,分明是没有机会过上富足的生活,于是就只能君子固穷了。我倒是不这么看,陶渊明虽然没有做过什么大官,但是他也入仕十几年,在衙门当官小官差,在经济上总会比他自己耕作要好,但他却选择了远离官场,过起了类似隐居的生活。

陶渊明的心是沉静的。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这首《饮酒》系列的一首诗历来为人所称道,也是因为这首诗,菊花成了人们心中淡泊名利的象征。后人传说陶渊明为“菊花花神”。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称:“菊之爱,陶后鲜有闻”,是不是像陶渊明一样淡泊名利的人越来越少了呢?上面这首诗和“饮酒”有关系吗?为什么陶渊明要把这首诗写到这个系列里呢?据说陶渊明非常嗜酒,在他的很多诗句当中都提到了饮酒,在酒精当中麻醉自己吗?饮酒是解除忧愁吗?陶渊明是比较乐观的,看来饮酒只是他在享受生活而已。在某些诗当中,他也表现出了对这种生活方式的怀疑,因为他和妻子儿女过着清苦的生活,不但要自己辛劳,而且还经常饿肚子。他是晋朝大司马陶侃的后人,陶侃通过自己的努力逃离了底层,作为名门之后,想必陶潜还有一定的身份优越感吧,那时候身份地位还是很为人看重的,他不想在官场中迎合其他人,不想被其他人差遣,可能还和他是陶侃的后人有关吧。

陶潜在晋朝并不是很有名气,人家也不把他作为主流的诗人。不过在后世却享有了崇高的声誉,后来和他诗的人不计其数,他开创的山水诗风格也成了一大流派。欧阳修认为,“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一篇而已。”

除了诗文以外,陶渊明还有一本故事集,即《搜神后记》,不过很多人认为这只是伪托陶渊明而作。心里不平静的人,建议您多多阅读一下陶渊明的诗文,那种淡定的态度或许能够让您获益。

2006-07-21

一部纪录片和一段记忆

前些天在某资源下载网站浏览的时候,看到了一部纪录片,是美国的某电视台拍摄的有关恐龙的一个专题,我毫不犹豫的就下载下来了。我对恐龙感兴趣,以前在中央电视台也看过BBC拍摄的一个恐龙专题,拍摄技术应该是很高的,恐龙的形象比较逼真。这次我下载下来的是美国电视台摄制的,年代不可知,但是和BBC拍摄的相比,要粗糙一些,制作的痕迹比较明显,恐龙的形象比较呆板,在某些画面之下,可以明显的看出三维动画的特点。

恐龙一直是人们感兴趣的热点,6500万年之前的大灾难以后,恐龙在这个星球上消失了。不过也有学者指出,鸟类其实就是由恐龙进化来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恐龙还是继续存在的。而且人们还一直在传说,在某些地方发现了怪物,一种猜测就是,这些所谓的怪物就是恐龙之类的物种。试想:蛇蜥龟鳄这些爬行动物和恐龙生活年代有重叠,恐龙毁灭于那场大灾难,为什么这些动物能够生存下来呢?可能和恐龙自身的特点有关。

恐龙的样子比较丑陋,智力低下,和现在一样,那时也是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不过这并不代表弱者不能逃脱被猎食的命运。纪录片好几次都有这样的画面:弱者从捕食者口中逃生。其实这部片子拍摄的不是很吸引人,纪录片一共4集,故事情节简单。我对其中一集比较感兴趣,在这集里,恐龙已经变形了,体型巨大的恐龙已经不再是主角,而且恐龙的有了鸟的样子,不但有了羽毛,而且前臂类似翅膀,嘴巴和现代鸟类的喙相似,这种恐龙都是吃肉的。这部纪录片的内容大部分都是想想的成分,看起来还是有一些兴趣的。

这部片子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看的一个日本电视剧,名字叫做“恐龙特急可赛号”。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形象各异的恐龙,后来又看到了剧照,这是我不忍心看第二遍的电视剧,因为它已经不符合我现在的欣赏标准,我不想让这部曾经影响我的故事降低地位。这部片子看起来很幼稚,故事单纯而且虚假,拍摄的场景也很简陋,看来真的就是为乐吸引儿童的。

还有一部书。高中的时候看过一套科幻作品丛书。那一年的科幻作品很热销,因为前一年的高考作文就是科幻题材的,虽然人们知道不可能连续连年出现科幻题材的试题,但仍然非常狂热的购买和阅读这类书籍。我看过的一本就是某高中的生物老师,在暑假里带领学生们到山上寻找“古生物”,因为种种迹象表明,山里面有不明的生物。一个偶然的机会,师生在山洞里面发现了类似恐龙的古生物,后来的情节忘记了,生物老师为了保护学生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2006-07-20

说说百度空间

百度推出这个所谓的“百度空间”之前,已经有很多大小的blog提供商。百度认为它的“空间”不是blog,而是包含了blog、相册、好友等栏目的个人天地。我觉得这解释有趣,哪个blog提供商不提供这些服务?著名的MSN Spaces不就是这样的吗?在推出这个空间之前,百度炒作了很长时间,目的是吊起大家的胃口。在正式开放注册之前,它采取的是邀请注册方式,只有极少的一部分人才能被邀请来体验这项服务。那一段时间里,在很多地方都能看到一些人疯狂的向别人要邀请。

开放注册之后,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都立即注册体验了。很多人的目的却是就仅仅在于体验,因为可以选择的blog提供商不计其数,而且还可以自己架设独立的blog。百度的号召力还是很大的,尽管很多人都有了blog,仍然免不了试试。有人在体验之后就写出了所谓的“测评”、“教程”。我觉得这大可不必。用过blog的人自然有自己的体验,用得着您在那里写什么“测评文章”吗,更用不着所谓的“教程”,这么容易上手的东西,还用得着教程?我觉得,无论这个空间怎样,初步体验一下就贸然下结论是很莽撞的。我看到有人只是刚刚体验一下,就写出了很长的一篇文章,讨论百度空间的不足。然后还下结论说,百度空间是为低端用户准备的。我对这种所谓的“低端用户”的结论相当的不认同。虽然现在看来,使用百度空间的人确实都是一些很初级的用户——从他们热衷于修改CSS,美化空间,并到处拉客到他们的垃圾空间去看,整天关注着流量的变化就可以看出来,这些行为就和刚刚学习制作个人主页的人一样,最乐于用Javascript实现一些很炫但很不使用的功能,并把此作为施展个性的手段。须知,真正熟悉这些的人,是不大可能用它们来做一些不实际的用途。不太清楚为什么百度空间只能吸引低端用户,难道是因为使用百度的人都是低端用户?有人说,贴吧的用户就是低端的,那高端的用户用什么?

IT圈子的人特别喜欢用高端低端来区分用户。用QQ的人低端,用MSN messenger的是高端,用blogger.com或者自己架设网站的是高端,用百度空间或者QQZone的是低端。这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觉得,虽然一些人热衷于“打扮自己的空间”,轻视“实际内容”,但也没有必要说这些人低端。这些用户的钱很容易被骗到手,但人家是自愿的,别人有什么理由去因此而看低人家呢,凭什么说人家低端呢。

百度过去的所作所为让很多人愤恨,最近又出现一个“录音”事件,人力资源部门的什么也不懂的一个女人随便侮辱一个将要被百度赶走的人。这样的公司在过去的两年里被评为最佳雇主。

希望百度空间能够完善功能,当然对我来说,具备写字一个功能就够了。我现在希望百度能够把域名改一下,不要在网址后面加斜杠,而是像MSN Spaces那样,给用户一个真正的三级域名。

2006-07-16

每天都有新故事

2006年7月13日,百度空间上线,晚上下班回来以后我就注册了一个。以前用百度知道的时候就注册过一个帐号。现在可以使用这个帐号直接激活空间,就是我现在使用的这个用户名。因为在其他地方已经有了写东西的地方,我不想贸然就新开一个空间,激活百度空间其实也有“体验”的意思。先看看这里怎么样。这里倒是很简洁的,功能怎样我不管,有人评价较低。但我的要求其实也是很低的,只要可以写字就可以了,因为我用的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写字,相册之类的东西都不是必须的,而且炫彩的效果对我来说也是一个累赘的功能,早前制作个人主页的时候,就自学过CSS、JAVASCRIPT之类的东西。我想只要学习过这些的人,就可以初步的把空间弄的好看一点,时间长的反而会感到厌倦。现在我追求简洁,选择模板的时候也是选择的纯白色这种。

前两天添加过两篇文章,当然我也同时把这两篇文章添加到了我的另外两个日记本当中。今天我把这两篇文章从百度空间删除了,因为我不想在创建更多的blog而让他们展示同样的内容,那样很累也很无聊。我想把这里做成一个专用的地方,只在这里发布同样类别的文章,因此前面已经创建的文章分类也不再有存在的必要,今天一并删除了,只有一个默认的分类。我想以后在这里添加的文章都是我自己编造的“故事”,我不会在这里添加我的个人感受和评论,那些东西都应该存在于我的日记本和sohu的blog上面。在这里只发布我编造的故事,当然,同时也会发布在我的日记本和sohu的blog上面,因为那里是我的一个全集,尤其是日记本,从注册至今一直都在那里写,那里我已经割舍不下了。认识百度空间比较晚,我不能把这里作为我写作的主要地方。

大约时候七八年前,上高中之后住在学校,身上也有一点可以自由支配的钱,就用它来买一些书籍杂志,出了学习用的指导书以外,买的最多的恐怕就是小说、小小说、故事之类的杂志了。对文字一直就有兴趣,而且我想阅读小说故事之类的能让人轻松。现在我总是愿意把小说也叫做故事,但据说这两种文学样式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总体的感觉就是,故事偏重于叙述,小说偏重于描写,这这只是笼统的区分,小说从故事当中发展而来,讲究一定的技巧,故事是一种口头文学,因此需要在故事上下功夫,不能过多的运用心理、环境这种烘托方法,否则怎么吸引大众呢。

根据我的喜好,我还是更加喜欢文字优美的文章,即使是小说故事也一样。现在的故事创作似乎都有一个问题,就是语言略显粗糙,当然这可能就是因为故事的性质决定的,据说故事杂志的编辑们经常告诫创作者,不要让故事小说话,他们的意思可能就是说,故事的语言可以粗糙一些,一定要关注“事情”本身。我阅读过的故事杂志有《故事会》、《上海故事》等几种,这两种也是目前发行量最大的,我更喜欢《上海故事》的风格,他的文字要优美一些,被人称为“故事当中的小说”,他比较欢迎传奇类的稿件。《故事会》的发行量巨大,我偶尔的也看一看,在高中时代买书的时候,我常买的是《上海故事》,同学经常买的却是《故事会》。这本杂志的文笔没有上海故事让我喜欢,但这是他的风格。我觉得杂志的“笑话”这个栏目没有存在的必要,可以删除。

另外一个是小小说。这是我所喜欢的文体。最著名的小小说刊物是《小小说选刊》和《微型小说选刊》,在我看来,这两种杂志分别对应于故事杂志当中的《上海故事》和《故事会》。小小说选刊也是我原来经常买的,微型小说选刊则很少买,而同学则刚好相反,他只买微型小说选刊。因为小小说的故事很优美感人,有“小说散文化”或者“散文小说化”的趋势,很多时候难以区分这个刊物选登的文章是小说还是散文。微型小说选刊则特别注重故事,每篇的故事都很强,但语言稍微逊色,当然了,因为我喜欢散文的语言风格,因此更加偏爱小小说选刊这本杂志。

作为读者也好长时间了吧,我也想当一回作者,不一定是立即就要求自己的文章发表。因为现在网络的方便,我可以把我的文章发表在自己的空间上,选择自己认为满意的寄给杂志。我选择的类别就是故事,这种文体最需要的就是观察生活,语言只要到位、把故事说好就可以了,没有特别要求你的写作技巧,语言也不要求优美(甚至说,优美的语言是不受欢迎的)。我会尝试这种文体。

2006-07-13

体验几种IT服务

我是不喜欢写IT方面的新闻评论的。我喜欢看这些新闻,有时候也看看这一类的评论,感觉有一些兴趣,但是我从来就没有想到要写这方面的稿子。现在人人都可以在互联网上发表自己的见解,这里的门槛相对要低一些,而且相对自由,虽然我们要冒一定的风险,因为互联网上有无数的眼睛在盯着你,我们必须要时刻提高警惕,不能让他们抓住把柄,我的建议是,不要在互联网上面谈论个人对政治和社会新闻的见解,因为那可能为你带来麻烦。我觉得这是一个防民之口的时代。互联网是有趣的,IT是有趣的,很多人因为见解新鲜,从普通人成为了互联网评论的知名人士,这又鼓励了很多无名之辈。我当然不会受到这方面的吸引,今天要破例谈论一些此问题,就是因为最近在使用一些服务的时候,产生了一些想法,于是就想把这些观点写在这里。

几个星期以前,在某个地方看到了一篇文章,文章提到,可以使用自己的域名申请微软的企业邮局。我现在有两个域名,正想试验一下。注册之后顺利设置完毕,一切工作正常,但是我觉得,微软提供的这个邮局速度有一些慢,于是就想试验一些Google的邮局,但是Google的邮局不是那么容易注册到的,需要自己提交申请,等待他们审批。提交很长时间也不见批准下来。于是就搜索一下,看有没有技巧。已经申请成功的人总结出了一套方法:地点选择在美国,行业选择为教育,这是因为,第一批使用者就是某大学,另外要注意的一点就是,一定要把“所有使用者都在美国”这个复选框勾选上。我按照这个攻略来申请,果然两三天以后就得到了批准。开始提交申请的时候,我选择了50个账户。不过有人在申请的时候随便填写了一个天文数字,结果照样被批准下来,真的感到奇怪。我有两个域名,于是就用另外一个域名来申请微软的邮局。微软的要容易申请,等我再次申请的时候,它已经不再限制账户数目了。不过我觉得可能是我的这个域名注册商的问题,经常无法收到邮件,于是便注销了这项服务。

不明白为什么微软的live服务速度有一些慢,有时候甚至会造成死机。live mail并不比hotmail更加吸引人。但是最近推出的live中文版本倒是很不错的,我把经常阅读的新闻都集合到这里面了。前一段时间在那次抢注 @live.cn、@live.com的帐号风潮中,我注册到了两个字母的@live.cn帐号,一直在使用。记得微软说过要在6月20日开放注册,但到现在还没有开放,怪不得会引起抢注风潮。

blog服务真的就很重要吗?baidu也推出了“空间”。今天注册了一个试试。感觉还可以,但似乎没有sohu的好用,我还是喜欢sohu的。以后微软要把msn spaces迁移到live.com上面,难道我还会再从新注册一个吗?

2006-07-12

踏实做事,不要赌博

我觉得在很多时候,我就像一个赌徒,一时的不顺利或者一时的不遂心,能够让我失去理智,于是就想做一些不明智的事情。想通过冒险或者投机活动来获得弥补和平衡。

人不仅仅是为自己活着的,至少对我来说,我很在意别人对我的看法,其实如果单单是只有看法的话,我或许不那么在意的。问题的关键就是,很多人的看法影响着你的利益。他们对我的看法可能就直接关系着我自身的发展,我的薪水,我的职位升迁,都要受到他们的影响,因此,他们对我的看法是相当重要的。对于正面的看法,即使这些看法是不客观的,是超出了你的实际,我想大部分人也是不会作声的,他们就默认了自己就真的达到了这个水准。而有时候,如果别人对你的看法远没有达到你的自评,大部分人就会心情激动,认为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

工作是为了什么。我常说,工作不仅是为稻粱谋,还是实现着自己的价值。我的这句话没有违心的地方,但这想法似乎是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大家都在同样的起跑线上,也就是说,大家薪水相同、职位相同、水平相似,在这种情况下,我愿意多做一些事情。但是如果换一下环境,我可能就会更加注重实际的利益了:原来大家都一样,忽然有一天某人的薪水提升了,我难道还能安心的这么沉默,我还能平静的去做事?我不认为比谁差,努力程度相似,做得事情相似,但为什么别人得到了利益,而我没有。这是我无法想通的事情。

我已经不大愿意在自己的日记当中记录工作上的事情了。因为我觉得与其记录那些杂乱的事情——因为在很多时候我没有办法在日记当中详细的叙述工作上的技术细节(出于保密或者其他的原因),因此叙述的时候总是要捆住手脚,很多句子看起来让外人疑惑——不如记录真情实感。工作让我产生乐趣、让我有成就感、让我失落沮丧。但工作至今以来,我真的就没有特别关心过我的薪水,因为我心里清楚,我的薪水和大部分人差不多,甚至比他们还要多一些,我是满意这种状况的。但一段时间以后,管理团队就给其中一些人签订了合同,增加了工资,增加的部分大约是原有工资的一半。代价就是他们在三年之内不会再增加工资,而且在此三年之内他们不可以随意辞职,三年之后如果离开,他们也不能在两年之内从事同样的行业,他们会获得他们这三年薪水的四分之三作为补偿。这看起来有一定的吸引力,也是一种留住人的手段。其他人,视他们以后的表现来决定薪水增长的幅度。但是增加到现有工资水平的一倍半,要到什么时候?从这方面来看,签订这种合同是合适的,毕竟立即就增加薪水总比慢慢增长——而且不知道多长时间才会增长——要好一些。

很有趣的是,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收到这方面的通知,而我的几个同事收到了。也就是说,在某些人眼里,我是个无足轻重的角色,我对他们的利用价值不大,去留都无所谓。我这时第一次感受到了被忽略和被轻视的滋味。以前在听某经理培训的时候,他说他大学毕业的时候也血气方刚,但到现在就只会关心什么时候发放工资了,已经没有多少热情了。他说这样的话,多少也是为了调节气氛,但或许也有一定的真实成分。

第一季度我被评价为C,组内的两个同事被评为B。其实上个季度我是第一个接到任务的,但没想到一个季度下来竟然是这样的成果,我总感觉,似乎是有谁在试图控制我,我在一个季度当中分配到的任务竟然少的可怜。第二季度我可能又是组内最少的,我无法理解。有一段时期,长时间的不被分配任务做,这直接影响着我的等级。我很无奈。不知道什么原因,在分配任务的时候,我总是被分配到那种不会省力气,但是却没有多少系数的,做下来不会节省时间和精力,但是评价的时候又不会得到多少实际的利益。现在我们做的门类要多一些了,但是某个类别的项目却从来没有分配给我,其他人都做过了,似乎是有人要刻意使我远离这一类项目。我不知道上个季度会得到怎样的评价,但是如果得不到B以上的评价,我觉得那就是真的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

不被人重视,被人认为是可有可无的小人物,我的心很不舒服。上个季度我自我评级完毕之后交给直接上司,一般他们也会给一个评价,但他什么也没有给我,就直接提交到了部门经理那里。我不再说什么,没有直接上司的评级,部门经理怎么评价我,似乎他就只能依据我的自评了,接着就给我一个“合格”的评价,我觉得这不公平。

前一段时间的考核当中,只有一个人通过,在八月还会有一次考核,我要仔细看看。虽然目前管理团队还没有找我签订这种“高人一等”的合同,身边也有很多人签订了,这多少影响了我的热情和心情,但努力是不可松懈的。即使是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即使是心情受到了影响,难道我能就这样一直受外力的影响吗?

贾谊的才能无法发挥,心情抑郁,他的学生梁王落马而死,增加了他的忧伤,竟然为此而死。孟子的学说无法实行,但孟子却一直很自信,即使这也无法让诸侯采纳他的观点。这就是说:抑郁也好,自信也好,都不一定对事情有助益,要合乎当时的潮流。

昨天晚上中学同学来短信,问做什么生意好。他这段时间请假在家,先自己打理,上班之后交给别人。我无法回答他。我只是希望,人们在做事情的时候,抛弃赌徒的心理。上大学的时候,就有人要投资什么股票基金之类的东西,我虽然不反对这种理财方式,而且有时候也想赌博一把,我觉得,对于资金不多的人,大部分人是不是想以小博大、一夜就以小钱换大钱呢,这不是理财,这是赌博。

请踏踏实实的做事情,财富和幸福都会来。

2006-07-11

用IE无法打开某些网页的一个解决办法

昨天晚上上网的时候就发现某些网站的页面无法打开,一直也没怎么在意,因为除了IE内核的Maxthon浏览器以外,我还安装了Opera。那些用IE无法打开的网页,实用Opera就可以打开,也就将就了,而且我以为,那可能是因为缓存的原因。今天上网发现问题依旧,IE内核的浏览器使用的时间最长,用的最习惯,而且在设计网页的时候,很多人都做到照顾IE,Opera这个小巧的家伙虽然很好,而且这个程序也是按照标准来制作的,但是无奈,IE太强大,虽然IE的是不标准的,但很多人还是用IE的标准,这就导致了很多网页只适合使用IE来打开,如果用Opera,网页会变形,甚至无法打开。因此我的电脑当中是不能缺少IE的。

我在网络上查找,发现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经经历:某些网页可以打开,某些网页无法打开,但使用Opera,所有的网页都可以打开,因此我怀疑这个应该只是IE本身的问题。最近我没有安装什么软件,应该不会破坏系统文件,而且我安装软件是很小心的,只安装一些有把握的软件,当然即使是正规的软件也有可能和系统发生冲突。网上提供的方法有好几种,比如要检查防火墙和杀毒软件的设置,要检查某些DLL文件是否被破坏,尝试重新注册这些DLL文件,此外我还用系统优化软件全面修复了IE,这些方法都不行。我想用系统安装盘来修复一下,但这种方法恐怕比较麻烦,而且Opera可以打开网页,这种方式于是被我放弃了。

最后我也不准备再次关注这个问题了,但阅读某篇文章的时候,忽然有人给出了一个有趣的方法:他说他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用好多方法都不管用,某次打开谋网页的时候显示空白,但查看代码却是有的,也就是说,网页其实已经被打开了,只是无法显示。于是他尝试用 GB2312编码来打开网页,真的就可以了!对于那些显示空白的网页,我查看其代码,确实是有的,因此我把编码从UTF-8改变为GB2312,问题解决了。但我不知道是为什么网页默认为使用UTF-8编码。

我想可能是IE设置的问题。打开IE,选择:工具-Internet选项-高级,把滑动条拉到最后,竟然发现“总是以UTF-8发送URL”这个选项被选上了。问题就出现在这里。设置回去,然后重新启动浏览器(不是重新启动电脑),问题真的就解决了。

把这个问题写下来,某些遇到此问题的网友可以借鉴此方法。当然我现在还不知道“总是以UTF-8发送URL”这个选项是怎么选上的。或许和我使用Opera有关吧,因为Opera一般是使用UTF-8的编码,但一般情况之下,Opera不会影响到IE的。

2006-07-10

小谈世界杯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世界杯已经结束了。我对世界杯没有任何兴趣,但是参加世界杯的这么多球员当中,也有几个是我所知道的,而且我喜欢某些国家,因此对于谁能够得到冠军也是比较介意的。世界杯开始的时候,法国队踢的很不顺利,于是就有人开始怀疑教练,质疑他为什么要选择一些老将,虽然这些人是名将,但是他们服役了好长时间,应该到了退役的时候,人们认为法国队过于老迈。自从2002年的世界杯以后,法国队就一直状态低迷,虽然大家仍然认为他是一直强大的队伍。法国队也是很幸运的,在那场决定生死的比赛当中,奇迹发生了,上天眷顾了法国队,他们晋级了。

法国把巴西干掉以后,我对法国的期望就大增,希望他能拿下冠军。巴西很厉害,但我对这个队伍没有兴趣,对他的球星也没有痴迷。2002年中国队遇到巴西的时候,没有人认为中国有机会,但是当我看到罗纳尔多进球以后,伸出食指狂奔庆贺的时候我愤怒了。我不是中国队的球迷,但是他的这种庆祝方式激怒了我,从此之后我对巴西不再有任何的好感,我不喜欢这个队伍,不喜欢罗纳尔多。四年过去了,罗纳尔多名声依旧,大把的金钱进了他的口袋,但他不再是“外星人”,他变得很胖,生活作风也有问题,球场上不再像以前一样无敌了。在和法国人的对决当中,齐达内和罗纳尔多的表现天壤之别。

战胜葡萄牙之后,法国已经进入了决赛,至少也是第二名。先前本来没有多大的期望的,但没想到法国走到了这么远,于是我期待他能够夺冠,他的对手是强劲的意大利。决赛是在凌晨的三点,我是不会起来看的,周一早上上班的时候我听到意大利胜利了,我感到失落。

这是齐达内最后一次参加世界杯,可能也是最后一次出现在赛场上,但没有想到他以这种方式退役,他用头顶了一下意大利的某个球员,据说是那个人辱骂了他。法国总统在赛场看比赛,他说齐达内是法国体育界甚至是法国的骄傲。

我喜欢法国,但我对法国不了解。之所以对他产生好感,可能是在高中、大学时代阅读了很多法国作家的小说,从喜欢左拉、雨果、司汤达开始。

2006-07-09

有趣的老电视剧

最近在看论坛的时候,有人提起了大约十几年前的老电视剧,这勾起了我的回忆。小时候的电视频道要少的多,而且那时候的接收方式不像现在这样方便,一台电视机基本上只能接收到中央电视第一频道和当地的电视台。因为频道少,节目少,那时候看过的节目大多数都留下了印象。除了动画片以外,那时候最感兴趣的就是古装类的武打电视剧,一般的武打效果是不能满足视觉要求的,最好要有一点飞檐走壁,或者是爆炸之类的特效。看这种电视节目以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孩子们就开始模仿剧中的人物,修习剧中人物的武功,好像自己真的成为剧中人一样拥有了神奇的技能一样。现在看来,这些不堪一击的特效真的是很差的,有时候还能在某些电视台看到这种古董电视剧,那故事情节和拍摄技术已经大大落后于时代了。

论坛当中热烈讨论的电视剧是一部叫做《江湖恩仇录》的武打电视剧,我对这部电视剧也是有印象的。现在人们一般把这电视剧归结在“弱智”一类。这确实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剧中的男主角叫做李小刚,就像小学生作文里面的人物名字,演员的长相一般,不过剧中人都把他说成是风流倜傥,英俊潇洒的。其实这倒在其次。他的父亲叫做李大刚。李小刚练就了一种神奇的武功,叫做“金鼎神功”,就是一发功就从手掌里面喷出火束。当时看这电视的时候就觉得奇怪,为什么看似这么细小的火束就能够制服大恶人呢。

人们打趣的还有剧中人的名字,什么“聪聪”、“姣姣”之类的,确实有一些弱智的。特别搞笑的就是,人们的飞行功夫一流,当时可能是为了节省成本,看似是这样拍摄成的:一幅天空的背景,然后演员们就摆出一个姿势,这就是飞行了。

另外一部被众人取笑的电视剧就是《白眉大侠》,这是根据经典评书改变的电视剧。不过大部分人并不认同这部剧是一部烂剧。我也是看过的,觉得这部电视剧还是有一点可看性的,至少故事性还是比较强的,我们何必以现代的眼光来看待以前的拍摄技术呢。

除了这些被很多人耻笑的电视剧以外,还有很多受到人们称赞的电视剧。给我印象深刻的是台湾拍摄的《神雕侠侣》,演小龙女的是潘迎紫,很漂亮的。不过据说当时就已经四十多岁了,很多人和我一样,看了这部电视剧以后,都认为她是最漂亮的人。

我家买电视的时候我大约有七八岁的样子。这还有一个故事呢。某年的春节,我和爸爸到某家看电视,可能是春节晚会。几分钟之后爸爸回去弄炉子,我等了十分钟还不见回来,就有一些心慌。就独自跑出去,外面漆黑一片,我感到很害怕,恐惧和惊慌占据了我的心,我大哭大闹的跑回去,一路上惊动了很多人。其实那离我家就只有几百米的样子,只是路上有很多弯曲的胡同。很多人认为过年哭闹是不吉利的,果然那一年我遇到了一次奇怪的疾病。暑假的时候到外婆家,我的脸就奇怪的肿胀起来了,越来越大。到医院住了好长时间,西药针灸都使用了,没有效果,到最后我的眼睛被肿胀的眼皮完全挡住了。妈妈爸爸担心,希望能够转到别的医院,后来一个老中医拿出了一幅中药汤剂,他还告诉爸爸妈妈,不要让我的主治医师知道,否则可能会引起不愉快。奇迹就出现在服用这副中药之后,竟然奇迹般的好了。现在有很多人诋毁中医中药,我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中医学是有其依据的。

2006-07-08

阅读古文

晚上睡觉之前一直在坚持读书。其实也算不上是坚持了,十点多或者十一点左右上床,但每天都不会在十二点之前睡觉,这段时间就用来读书了。以前可以收听一会广播,听听新闻,但现在的信号不怎么好,本地的电台又非常的无聊。买书一直是我的乐趣所在,读书也很上心。我的阅读虽然比较广泛,但还是倾向于那些古文散文类的书籍。古文是我特别喜欢的一个类别,购买这样的书籍不会让我感到浪费金钱,阅读这样的书籍不会让我感到浪费时间。我想,拥有读书计划的人应该很多吧,但是能够坚持阅读的似乎不是很多。我也一样,古文书籍虽然不像小说、故事那样,但对我来说,这也属于休闲阅读的范围。

第一次有目的的购买古文书籍是在大学的某个暑假,回家后到当地书店闲逛,看来了一本《唐宋散文八大家》,欣然就购买了回来。这本数可能算是我对古文着迷的开端。八大家当中我比较喜欢的是韩愈、柳宗元、苏轼、欧阳修,苏洵似乎特别喜欢写作政论文章,这些文章看起来并不能吸引人,而且观点也不能完全让我所接受,至今为止,只对那篇《名二子说》有较正面的评价。韩文公的《送李愿归盘谷序》,欧阳文忠公的《秋声赋》,用语优美,内容丰满,我很喜欢。来到南方之后,再次来买书的时候,就看到了这个古文系列,陆续的购买了好几本书,《孟子》、《诗经》、《楚辞》、《传习录》,以后又购买了《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老子》、《陶渊明诗集》、《古诗十九首和乐府诗集》等书籍。并没有认真系统的阅读每一本书,再加上是在睡觉之前阅读的这些书籍,很大的一部分目的就是打发时间,不过我觉得这样阅读经典文章是有一些可惜的,但天长日久总是有一些收获的。

现在的人们似乎对古代的文化文章有了一些兴趣,可能是对传统文化的回归。不是有很多人在搞什么恢复汉服的运动吗。我不是很反对这类运动,但是我觉得与其进行这种不实际的行动,还不如来一点实际有用的,譬如设立古文化书院,教习儿童,也可以招收对此感兴趣的成年人。阅读古文应该有一些选择。像先秦思想家,他们的文章主要是议论治国之道的,我们现在看来,有很多的哲理,但这一类的文章不一定引起大多数人的兴趣,而且里面包含的文化因素也不那么多。建议看看《诗经》、《楚辞》、《唐诗》、《宋词》这样的文学性比较高的类型,这也是我所喜欢的类型。

唐诗阅读起来很有韵味,上学的时候学习了几首有名的宋词,不但很押运,情感也很丰富,遂对宋词的兴趣超过了唐诗,等我买来之后才发信,大部分的从此其实并没有那么吸引人,阅读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产生共鸣。我购买的是上疆村民先生的选本,这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选本,集纳了宋词的精品,但让我产生了阅读美感的并不多,可能是因为我对宋词的格式不了解所致。这件事给了我一个启发,千万不要因为只对事务的表面产生了了解就试图借此来评价和解释事务的全部,这会犯错误。

阅读文学性比较高的古文能产生阅读的美感。不过我还是不能免俗,有时候也需要阅读一些故事性比较强的文章。我选择是的《阅微草堂笔记》的一个精简本,还有《聊斋志异》的一个选本。这两本书都是古文白话对照,我是直接阅读的白话,大约用了两天时间就读完了《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用的时间稍微长了一些。这些轻松的小故事,调剂了我的枯燥的夜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