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9-26

工作学习心得

昨天在sohu的blog上发布了最后一篇文章,从此以后停止在那里发布文章,现在开始只在blogger和spaces以及一个网络日记本上发表文章。其实写东西纯粹出于爱好,我觉得没有多少可能通过写文章来获取利益,每天发生的事情那么多,体验和感受也随时涌现出来,这些忽然之间出现的想法和观点不乏新鲜的玩意,说不定会对日后的生活工作有意。对我来说,即使是毫无用处的记录也好,这毕竟是我的经历。人总是需要回顾的,偶尔在烦闷的时候拿出过去的经历看一看,无论是精彩的还是平淡的,可以使心情平静下来,没有什么事情是无法解决的。

最近一段时间总是上网,看电影的时间少了很多。一些精彩的视频内容一定要欣赏,打开迅雷下载喜欢的影片,但我发现这个下载软件自动升级了,功能上的变化我没有仔细体验,但广告却增多了。我对广告不怎么反感,软件制作者也要生存吧,但是多幅广告放在了非常不适当的位置,看起来整个屏幕非常凌乱,而且它现在竟然还会自动弹出广告。我不喜欢这样的使用体验,只好选择卸载它,然后又重新安装了flashget,这是我使用的第一个下载软件,那时候它也是有广告的,自从被收购以后就不再有广告了。我对它有一定的忠诚度,从此以后就用它来作为我的下载工具吧,虽然速度可能比迅雷慢一些,但是使用体验要好一些。不知道哪里处理的不合适,firefox的下载选项里面竟然还有迅雷,我找了好多的方法均不能去掉它,但是遨游的下载选项里面就不再有迅雷的影子了。

现在最常用的网络功能大概就是收发电子邮件,工作上需要用它来联系,工作以外,我和其他人联系也会用到它,而且我还用电子邮件订阅了电子杂志。作为互联网上最重要的功能之一,电子邮件在人们的网络生活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知道很多人是因为工作原因才使用电子邮件的,但即使是在工作以外,很多地方也会用到它。比如我们注册很多网站的时候都需要填写电邮帐号,以便收取验证信息。我先后申请过的电邮不下10个,除了公司配备的信箱以外,最常用的信箱也有三四个。这有一些泛滥,我常常无法确定使用那个信箱。一个月之前我在网易购买了一款收费的信箱,是188财富邮的一个型号,用于工作联系,因为公司的信箱有时候无法收取信件,只好拿它来暂时代替。我自己的两个域名也注册了微软和谷歌的domains,但不常用,大概只是用来体验服务的。

工作上的email主要使用客户端来收发,很少人会直接用web方式登录。流行的收发邮件的工具是foxmail和outlook express。foxmail自带的模版非常不错,而且回复的时候还会自动把收件人的名字写上,这能带来很多方便。我们知道,有时候收件人显示的不是名字,而是一个电邮地址,很多人也不更改回复人的姓名,邮件的开头就是这样的:"abc@xyz,您好",这礼貌吗?我觉得这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性情来,给别人写信,连称呼都不愿意写的正规一些,这样的人在我心中的地位一定会降低下来。另外一点,很多人会把联系人的电邮收集到本地的地址簿,为了查找方便,在别人的名字前面加上字母,比如张姓的人的名字前标记上Z,王姓的人的名字前标记上W,我不认为这种做法值得称道,方便了自己,却更改了收信人的名字,这同样是礼貌问题。或许是我想的太多了,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但做事情的时候不但要想到自己,还要考虑别人的感受。

申某把邮件发给我,附加了两个文件,是case A的资料,他要求我比较一下case A和我做的一个项目case B的异同,要求我尽力的把B设计成A的形式。我的上司也收到了这封邮件,他又转发给我,要我比较一下。我收到的资料写的非常简略,很多内容都无法搞明白,要比较两个case的不同有一定的困难,虽然表面看起来很像,但内部的功能我完全不知道,怎么可以贸然的下结论呢。case B是我使用的第一个delta类型的panel,以前一直使用stripe类型的。我询问某同事,这两种类型的panel有什么区别,某同事回答我,delta的是黑白的,stripe的是彩色的。当然他并没有直接这样说,促使他下这样的结论的原因是:delta的panel的分辨率是(3M)*N,而stripe的panel的分辨率是M(RGB)*N。一个彩色的像素包含了RGB的三个分量,他做出这样的结论倒是很有道理。不过这是错误的结论,delta和stripe是两种不同的技术,当然都是彩色的,这是我刚刚才知道的。

另外一个就是数据的传输方式,大约用到的有serial RGB,CCIR656,CCIR601。我第一次听说后两种方式,656和601的含义是什么我也不清楚,我曾经猜测是颜色数,不过这太少了,这是视频的标准,不可能只有这么少的颜色数,后来知道,其实这是601号建议。这两个标准的内容我还不知道,也没有找到多少参考资料。网上搜寻的结果是:CCIR656是串行传输,需要9条线,速度是CCIR601的两倍,CCIR601需要19条线,并行传输。这让我充满疑问,因为我做的这个case的资料上面写着,在CCIR656和CCIR601的方式下只需要用到8条数据线。不理解的东西太多,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上面提到的这些都是标准,如果不能很好的掌握标准,做出来的东西相信也不会有多高的质量。今天又被另外一个部门的同事问倒了,惭愧。

2006-09-25

开始全新的blog旅程

很早以前就有了停止更新sohu的blog的想法,昨天终于放弃了那里,迄今为止,在那里写下了92篇文章。在我看来,搜狐的blog系统是国内众多blog服务商当中最好的,在sohu开始写文章之前,我已经有一个网络日记,在live的spaces上也有一个空间,不过由于速度太慢,只好删除。现在看来,sohu的blog大约是我使用时间最长的一个blog系统,除了那个日记系统之外,当然那个日记系统也算不上blog平台,毕竟功能和定位区别都非常大,但它却是我最喜欢的一个文章发布平台。

我也说不好为什么要放弃sohu的blog,可能是头脑一时发热吧,我感到在sohu开始写blog就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如果网易的blog系统比sohu推出要早的话,我肯定选择的是网易,但网易现在才进入这个竞争,我已经没有兴趣再使用它了。除了那个坚持写作了两年的日记平台以外,我还有两个blog,一个是spaces,一个是blogger。我认为spaces的速度要慢很多,但是我它的邮件发布功能非常好,不用登录就可以发表文章,免去了痛苦的等待,对读者来说,还要忍受漫长的等待,页面加载的也非常的缓慢,还有一些时候根本无法打开。以前我也说过吧,我不是很关心读者的体验,因为我不认为我的日记会有很多读者,我写作的内容主要是记录我的经历和感受,偶尔会描述一下技术心得,这样的内容设置注定不会有很多的读者。最近才在blogger开设空间,因为它刚刚才解封,上面的文章和spaces上的数量差不多,这两个blog都支持用邮件发布,我目前同时更新这两个blog,都是用邮件,内容完全一样,主要是出于备份的目的,而我坚持使用了将近两年的日记平台才是我的主要的文章发布系统,那个风格让我非常喜欢,blogger是最接近它的一个平台。

像很多人一样,我也把blog的feed烧录到了feedburner和feedsky。以前是把sohu的blog的种子(RSS)烧录起来的,现在已经不再更新此blog,所以也顺便的改变一个种子的地址,用feedsky烧录blogger,用feedburner烧录spaces,内容完全一样。让我吃惊的是,这两个feed烧录平台都显示有人订阅了我的blog,非常之奇怪,我原本以为不会有人关注这样的内容,订阅者会不会是我认识的人呢?我希望他们是我不认识的,因为我可能会在文章中谈论到我认识的人,但我不希望他们看到我对他们的评价。

停止更新sohu的blog以后,我花费在写文章上的时间就会减少下来,因为可以通过邮件同时更新两个blog,另外一个日记平台只需要复制粘贴。以后真的不想再到处体验新的blog系统了,浪费时间精力,而且使用一段时间就放弃,留在上面的文章无法转移。到现在为止,我试用过的blog系统大约有10个,在上面留下文章的也有5个以上,那些文章都没有办法转移到新的系统上来,在早期,我曾经一篇一篇的把文章从旧的系统复制到新的系统上来,希望不会再有这样的事情了,以后只在两个blog和一个日记系统上更新文章,直到某一天我想建立自己的blog网站。

2006-09-23

错误的观念

前几天下载了一个firefox浏览器,这大概是我第二次使用这个浏览器了,既然大家都称赞它,我也想试一试,这是我第一次使用它的原因,现在这次之所以再次选择它,是因为我的电脑莫名其妙的弹出"内存不能read"的提示,随即就会把IE关闭。我不能确定问题出在哪里,浏览器或许是一个原因,但我上网一直很小心。给我的感受,firefox并不是像宣传那样优秀,至少不是非常符合我的使用习惯,相比之下,我更喜欢opera。我知道很多人选择firefox都是受到了别人的宣传。我在某个论坛里面指出,对我来说firefox并不是特别优秀,结果遭到了很多人的谴责,他们给的理由竟然是:可以有很多插件,很多特别牛的IT评论者也在使用它。难道这就能证明它的优秀吗?人们喜欢骂IE,我承认原版的IE确实有诸多不便之处,但是有很多以IE为内核的浏览器,它们也非常优秀。在目前流行的浏览器当中,我第一选择遨游,然后是opera,firefox应该是在第三位的,FF占用内存的情况非常不让人喜欢,我使用的是最新版本,在线看视频有时候能感到拖影,同样的情况不会发生在IE和opera上面。

浏览器确实非常重要,它是连接电脑和互联网的桥梁。目前我了解外界的消息的手段就是通过互联网,最近闹的很厉害的某化妆品被检测出有害重金属超标的事件,这公司拒不承认其产品有问题,面对消费者赔偿的要求的时候,提出的条件很苛刻。国外的大公司进入中国之后就变得这样嚣张,完全不把消费者放在眼里,确实值得深思,现在这种产品暂时撤出了中国市场。今天看到消息,其官方网站已经被黑客篡改了。很多化妆品里面都有重金属,比如铅,人们在很早的时候就发现了铅有美白的作用,古代的美女也使用含有铅的化妆品,但那时候并不知道它的害处,现在知道了其害处,竟然还有丧尽天良的企业往里面添加重金属成分,商人为了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已经到了毫无人性的地步,不管它是那个国家的公司,做如此丧心病狂的生意,都不能以任何借口为自己开脱。我还打算买某个牌子的化妆品,现在有一些踌躇。

我在上一篇文章当中抱怨了难以看到比较专业的blog内容,其实我知道,专业性的内容既枯燥难写,有不容易找到合适的素材。我也曾经尝试把我的学习心得写出一些,但觉得这是在做无意义的事情,把它们记录下来自然能够备忘,但却不如直接把它们收集到自己的笔记本里面来的实惠。或许很多人都是和我一样的想法吧。我更怀疑我现在的水平,很多基本的东西理解有偏差,我也没有勇气在众人面前丢人现眼,所以还是把那点愚蠢的见解写在私人的笔记本上比较好。面对疑惑,我曾经在网络上四处寻找,但收效不大,因为它们介绍的内容并不是非常基础的。这是一个矛盾,大家都认为基础的东西不必介绍,因为很多人都知道,可是一旦所有人都这样理解的话,最基本的东西反而难以找到准确的资料,即使是理解出现偏差也无从知晓,如果以此为基础去深入学习,很可能造成更大的误解。一个现成的例子:某同事一直把由第一级booster电路部分升起的电压和analog、logic电压混淆。我昨天在回答某同事的疑问的时候,也把STN、TFT的驱动部分混为一谈。这些基本的东西其实不应该掌握的这么差,但我们手头上的资料非常有限,错误的观念难以纠正过来,只好通过工作来改正,等我们做的多了,不断的比较各个项目之间的异同,就会不断的得到正确的观念。我试图在短期之内解决掉在基本观念上的疑惑可能不太现实,在看到有价值的文章的时候,随时把它收集起来。

在某门户的博客频道发现了好多Gay的blog,写的很有趣,图片也很不错,就是有一些大胆。我忽然记起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关注这一类内容了,忙碌乏味的生活已经让我失去了这方面的兴趣,今天趁此机会在google上搜寻一下这个关键词,结果没有返回结果,难道这也成了敏感的词汇吗!

2006-09-21

blog写作个人谈

blog兴起以后,形成了一股写作文章的热潮,以前不怎么热爱写文章的人竟然也加入了进来,而且似乎还乐此不疲,坚持每天更新。有人说过,喜欢写blog的人都是暴露狂,喜欢看别人blog的则是偷窥狂,这有一定的道理。在我开始写网络日记的时候还不知道blog是什么东西,我第一次在网上写文章选择的是日记网站,而不是已经开始流行的blog网站,而且那个日记网站是我至今唯一一个从来没有打算放弃的网络写作平台。我不明白为什么很多人到处拉客似的宣传他的blog。希望更多的人访问?理由是什么呢?我只记得我在刚开始学习写作文的时候最害怕的就是别人看我写的文章,我不承认这些拉客者的文章会有多么吸引人,虽然很多人都声称他的blog里面记录的是"自己的思想",希望和更多人"分享"。我觉得,像我一样在日记当中记录生活工作的流水账的人一定很多,我看不出这种文章有什么思想可言,也看不出这种内容哪里值得分享。我是从来都不敢拉人来看我的文章的,因为我觉得这种私人的记录越少人知道越好。

有人把blog写成了很有特色的个人媒体,这种类型的日记倒是非常值得观看,里面没有多少私人的事情,看这种日记对于了解信息应该会起到一定的作用。国内已经有很多家的服务商,经常到那里去看看,偶尔的小有收获。我发觉,中文的blog里面吸引人的东西不多,在有一定特色的blog里面,谈论互联网的竟然占了多数,我觉得这不正常,互联网内容虽然值得谈论,但是这只是众多话题当中的一个而已,为什么其他的话题难以形成规模呢,为什么大家对其他的话题都不感兴趣呢?我很希望能够看到其他类型的内容,比如和我工作有关的,谈论电子技术的,但很遗憾,难以找到。那些以做电子技术而知名的网站有的也开设了blog频道,但是比较冷清,有参考意义的文章也不是很多,而且其中还掺杂了很多生活化的东西。

就像现在的网站一样,有门户网站也有专业网站,我希望blog最好也能这样做,最好在专业的技术blog里少一些生活化的内容,毕竟现在开设一个blog很容易,一个人同时维持两个blog也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一个谈论生活或者自己的观点,一个谈论技术,更新的速度可以慢一些,如果这样做,blog的可读性应该会提高。我很佩服某些blog作者,始终经营一个blog,其话题总是固定在一个小的范围之内,竟然能够做到频繁的更新内容,而且还能保持足够的吸引力,这一类的网站是我经常光顾的。国外有一些优秀的blog,有的已经形成了blog网络,可看性非常强,我把它们收录到了我的雅虎收藏里面,不过看外文的东西不如看中文的舒服,毕竟对母语更加适应,什么时候能够出现同样优秀的中文blog呢。

2006-09-20

我们都很无知

无知不一定是贬义词,别人知道的你不知道也不一定是坏事,也不一定值得鄙视,但拿无知去蛊惑别人似乎就值得批判。访问一些网站的时候会被阻止,搜索一些关键词的时候会被阻止,我们开始不知道原因,后来明白了,原来在网络的背后有一个巨大的防火墙,它在监视着我们的网上行为,据说这个防火墙极其厉害,你的一举一动都在它的掌控之中,想到这里真的感到很害怕,岂不是以后要小心翼翼,不敢再透露一点个人信息,也不敢轻易的使用网上银行。那个防火墙对于增加中国网民的风险意识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这显然不值得称赞。

很久以前就看到的一些消息,不知道为什么最近又开始流传,可能是因为新的网民加入的原因吧,总之这些人显得非常爱国,似乎全中国就他最爱国了,而且这些人还自认为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上,可以随意的判断别人是否爱国,是否卖国贼,是否汉奸。他们有意无意的传播着无聊的消息,比如某美国知名的搜索引擎不让搜寻"南京massacre",只要你一搜寻这个关键词,网站就会返回"找不到服务器",于是这些爱国的人头脑开始发热,到处传播这条谣言。如果这条消息还算情有可原,因为毕竟有很多人不知道是网络背后的伟大的防火墙在起作用,但是一些丑恶的人在肆意的操纵这些人,这就十分的可耻了。中国在近代长期落后挨打,这惨痛的记忆留在了中国人的心里,相信在短期内难以抹去。为了让后人不忘记这一段惨痛的历史,让人们吸取教训,有识之士特意在教科书中增加了这一段内容。我们中国人都很爱国,但那一段国耻让我们变得自卑,尤其是大陆的中国人,已经无法容忍别人对这个地方的一丁点的指责,无论这指责是否事实。

这些自认为网路道德评判员的人到底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呢,他们发挥了集体的力量,对于他们认为的"侮辱了中国"的人集体施暴,短期内就能让这个人难以招架。别人指出了中国的一点现实,就被这些情绪激动的人片刻打到在地。其实很难相信这些人是真的爱国者,因为看不到他们这些自认为爱国的人做出了什么实际的行动,倒是指手划脚的能力一流。有人在电视上批评一下中国的厕所环境,有人在电视上批评一下中国某些地方的英语使用不规范甚至有一些闹出了笑话,立即就被认为是侮辱了中国,媒体报道了某些地区的落后,立即就刺激了这些人的神经,认为是在刻意的丑化中国。我觉得这些人的心里对中国没有多少感情,倒是对面子很敏感,那些生活在底层的同胞们在他们眼里成了丢人现眼的累赘,有人在媒体上为他们说说话,让人们不至于遗忘这些人,就让这些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的爱国者们丢脸了。这些人有什么资格去批评别人,面对同胞冷酷无情,却专门要人们宣传它光鲜的一面,难道这种人还有资格说自己爱国?

爱不是体现在嘴上的,我想很多人心里都怀有朴素的爱国感情,一个人没有资格去要求别人和他怀有一样的感情。通过我的观察,很多人在看事情的时候都会把自己放在很高的位置,这样就可以藐视其他的人了。就在上一篇文章当中,我还把自己看作是一项工作的"先驱",这同样是自大无知的表现。这让我想起了很久以前的一件事,我想向A同事请教某问题,B同事说,为什么不问一个明白人呢?最近我再问C同事某问题,B同事说为什么不问一个明白人呢?不明白的事很多,但我对人的心理了解的更少。某同事L问我这个项目应该是采取什么方式,因为她在负责制作说明书,我告诉她可以写上U,V,W三种方式,我所知道的是U方式,只是知道而已,并没有使用过,V和W方式只是第一次听说,临近下班的时候我在网上搜寻一下相关的材料,终于知道了V与W的区别,按照我目前的方案,是不支持W方式的。以无知去充有知,只会造成错误,并使自己裹足不前,明天还要和L同事解释一下,要她更改。

2006-09-18

无聊的日子

周六的晚上很晚才睡觉,周日到了10点多才醒来,洗漱完毕之后打开电脑,看点新闻,感到很饿,但一时找不到吃的,只好冲泡了一杯牛奶将就一下。中午12点左右,准备到食堂吃一点。有人敲门,是某同事,他和另外一个同事约好到外面的馆子吃饭,问我去不去。我本打算拒绝的,因为我不想出去,不过食堂的饭菜有一些单调,而且下午我也打算出去买一点东西,何不趁此机会改善一下口味呢。

那是一个很普通的饭馆,大约是去年春节后没几天,几个同事到那里去吃过一次,于是我们就记住了那里,后来我再没有去过,但据说有些同事经常去。这个饭馆价钱比较合理,更重要的是,它的老板是东北人,大家都来自北方,这里的饭菜很合胃口。早上没有吃饭,感到越来越饿,就先来了几个饼,接着要了两盘煎饺,点了四个菜。有一个菜很特别,看起来是用糖烹制的红薯,非常的甜,我本不是很喜欢甜,但饥饿让我非常的愿意尝试一下。大家狼吞虎咽一番之后,这一盘子糖煎红薯就光了,不单饥饿感没有了,肚子甚至感到了胀痛。但好戏还在后面,菜一盘一盘的上来,在言谈之间已经杯盘狼藉。说实话,我这一次吃的实在太多,感到了相当的不舒服,尤其是对甜的东西更加不喜欢了,我想在短期之内我不会再吃那糖煎红薯了。似乎大家都感到很不舒服,一定要在座位上休息10分钟,感觉好了一些之后,我们要到超市买点东西。

以前的情况是,我在周日的下午出去买晚上的食物,一般是可以直接吃的。但这次我只买了水果,晚饭估计可以免了。果然,一直到晚上的10点仍然很饱,这大概就是暴饮暴食吧。晚上的大部分时间都是消耗在电脑前的,杀毒软件忽然退出了,提示读内存失败。我不知道是何原因,使用浏览器也会出现这样的提示,难道是内存有问题吗?试着下载一个新的浏览器,就是很流行的火狐,找到了一个内存检测软件,检测了几个循环,出现了10多个错误,我担心内存损坏,找了一下资料,文章说只要在200%之内不报错基本就没有什么问题,我感到了稍微的放松。关闭电脑躺在床上,把一篇没有看完的故事看完,接着阅读几首唐诗,一个晚上就这样度过了。新的一周又来临了。

在某些问题上,我越来越迷惑,知道的越多,实际操作的越多,竟然越不理解,迷惑在加深,却苦于找不到解决的办法,而且没有人可问。我理解了"先驱"的痛苦。一件困难的事情总是要有人去尝试和解决的,第一个探索它的人遇到的困难是最多的,他没有任何参考资料,没有任何人可以询问,只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做,成功失败都无法预测,即使是成功了,应该也是经历了很多次的尝试。我知道,作为先驱,他的工作只是一个基础,后人的工作大多都在他的基础上完成,因此要做出超越他的成绩,其实还是有很多机会的,而人们记住的却是后人,先驱往往会被忘记,因为他的工作成果难以直接应用,这或许是一种悲哀吧。我今天一直在做这种探索。

我有时候把自己想象的很伟大,认为我的工作都是别人所未有做过的,因此我的付出要比别人多,要比别人有意义,有价值。这只是我的一厢情愿,晚上听了一节培训课,是另外一个部门的人讲授的,我对他讲的内容了解不多,不知道我上述的想法从何而来,我不了解的东西其实太多,或许危险的就是没有自知之明吧。在宣传栏里面看到了好几个晋升通告,当然都是那管理部门的,对于我们这些做技术工作的人来说,这些都没有多少的吸引力。我感兴趣的是,为什么现在不停的给他们那些人升职,不知道意义何在。

晚上去参加培训的时候,遇到P,他告诉我说H来到了SZ,我没有听说这件事,好像好久没有联系了,我现在很少用手机,而且也不用QQ,回到房间,我的手机里没有收到H的短信。在倒水的时候,我发现我的肚子又鼓了起来,已经有超过8个月没有锻炼了,但体重似乎是在最近才增加的,看来又要重新开始锻炼了,从明天开始,晚饭只吃粥或者麦片。

2006-09-17

我的网摘

我在上一篇文章里面提到了网络书签,也就是把你遇到的精彩文章的网址收集起来,以便日后查阅。除此以外,还可以通过给每条网址加上标签,用以表明此网址的性质,大约相当于分类,但是它又比分类方便一些,因为有一些网址可以添加好几个标签,但是如果用分类的话,大约每条网址只能属于一个分类,检索起来没有标签方便。比较流行的网摘类网站有美国的美味书签,因为其巨大的影响力,已经被雅虎收购,国内的有365key,用户也不少,前一段时间雅虎中国也推出了网络收藏夹服务。我使用的收藏夹就是雅虎的,之所以选择它是因为我有雅虎的账号,可以直接登录。当然我属于比较懒惰的人,一些新鲜的事物推出之后,我不会立即就去尝试,等大家都出来赞赏的时候我才会去注册。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大家都出来赞赏,说明这种产品确实值得尝试。

我注册雅虎的网络收藏才一天,就把以前收藏的网络地址都转移到那里了,确实是非常的方便。以前我的做法是,把一些有价值的网址添加到浏览器的收藏里面,或者把它们添加到我的网页的友情连接里面,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以在任何的电脑上访问我喜欢的网址,要比添加到浏览器收藏夹里面方便实用。但这仍然无法和网络收藏夹相比,如果收藏的网址多,查找起来就不方便了,网络收藏夹提供的标签功能非常强大,把你收藏起来的同类网址贴上同样的标签,按照标签搜索,可以把这一类网址全部显示出来。曾经有一段时间想注册美味书签,但它英文的界面让我犹豫,虽然那点英文对我来说不是什么问题,但是出于习惯的原因,还是感觉中文界面看着舒服,尤其是当我看到美味书签的众多英文当中偶尔的夹杂几个中文字的时候,忽然觉得很不美观,还是选择了雅虎。因为我只使用过雅虎的收藏服务,就不再和其它的同类网站做比较了。

我收藏的网站大都是一些有名的网站,或者是我工作学习经常要浏览的网站。对于这些网站,我采取的收录方式是直接添加其首页地址,因为它们的网页当中有价值的信息非常多,所以应当采取整站浏览的方式,以便获取更多的有用信息。还有一些网站是随便浏览一下,偶尔会看到一些有用的文章,对于这一类网站,我采取的是直接收藏那有用的网页的方式。必须指出,大型网站的用户非常多,收藏的连接也很多,雅虎采取了一个有趣的方式,就是在你的每条收藏后面列出了有多少用户收藏了这个网址,我通过这个提示可以找到其他人的收藏,从而有可能通过别人的收藏找到对你也有用的网址,这个功能不错。

2006-09-15

网络书签

第一次听说"书签"这个词,可能是在10多年前,似乎是在阅读某份报纸或者看某本书的时候接触到的,但我并不知道书签是什么,也不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后来通过媒体知道有人收藏书签,看到了它的图像,展示出来的都很精美,确实值得收藏,但我仍然不知道这是做什么的。当看巴金先生的小说"家"的时候,忽然就知道了这书签原来就是帮助你记住看书的页码,你可以把书签夹在你看书截至的地方,等你下次再拿起这本书的时候,直接就可以翻到那里。这是一个相当好的创意,只不过后来人们增加了更多的情趣在其中,比如在形状、颜色、画面上不断丰富,书签也就有了收藏的价值。但我看书的时候并没有使用书签的习惯,我看书比较快,只要这本书不是太厚,大约一天就可以读完,如果实在是没有办法一口气看完,就随便拿一张纸条什么的夹在阅读停止的地方,或者干脆把那一页书折叠起来,下次看的时候也可以直接翻到那里。

看书可以这样,因为书籍在你手里,但网络则不然。很多时候我们浏览网页是很随意的,而且每张网页又有很多超级连接,我们要访问到哪个网页谁也不知道。网络如此之大,内容如此之丰富,有用的有趣的信息简直是看不完,而且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值得多看几次,一个好的办法就是把这个网页标记一下,或者记住它的网络地址。浏览器的发明者已经为我们想到了这一点,就是"收藏夹"功能。遇到喜欢的网页,我们可以把它添加到浏览器的收藏夹里面,现在我的收藏夹就收集了超过20个网络地址。浏览器自带的收藏夹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它只能把你的收藏保留到你自己的电脑上,如果你想在其他的电脑上访问你收藏的网站就很麻烦了(大凡你收藏起来的网页,其地址一般都很长,难以记住)。网络收藏夹应运而生。

网络收藏夹大约就是允许你把网络地址存放到网络上面,只要你能上网,在任何机器上都可以访问到你的藏品,这非常方便。国内外有很多值得一试的服务商,比如美国的"美味书签",这并不是它的原名,来源大约是因为它的网络地址,正是根据"美味"这个英文单词分拆而来,国内做的比较好的网络书签网站是365key,不过我很少用这一类服务。google也有类似的服务,但是并不流行。

网络书签收集的是网址,但我们知道,那个网址可能失效,一旦失效,你的收藏就失去的意义,因此这种只收集网址的方法是不太安全的。如果我们能够把内容也收录起来就好了。我们可以手动把内容复制保存起来,这是一个安全但是费事的办法,尤其是当要收集的内容很多的时候。google有一个"note"的服务,你只要安装一个插件,就会在浏览器的右键菜单里面出现"note"的选项,在你看到喜欢的内容的时候,可以把这些内容选择上,然后点击右键,再选择"note",你选择的内容就会被保存到google的服务器上。这比单纯的收集网址要安全一些,但使用的人不多。

2006-09-14

bagatelle

我想今天晚上我对声音可能不敏感,前几天一直很喜欢听的歌曲,今天听来竟然这么单调,而且看电视节目也不能够聚集精神,看了半天也不知道他在说什么,于是干脆就不管他了,声音还在那里放送着,我继续做我的事。这或许是因为我最近比较劳累,今天更加困倦。昨天晚上睡的比较晚,而今天早上被闹钟吵醒,就再没有心思睡下去了,起床的时候忽然想起昨天晚上小腿抽筋了,那疼痛似乎还能够感受到。天气变冷了,大约就是从上个周末开始的,那天下了一场小雨,气温立即就降下来了。最近几天总是阴天,还在连续的下雨,某天晚上我的雨伞被李某借走了,一直没有还给我,我这几天就只好冒雨去上班。想寻找他,但不知道他在哪里。我被激怒了,给他打了若干电话,总提示关机。今天终于拿到了雨伞。

昨天晚上写下了多天以来的第一篇文章,把劳累的心情都写下来,似乎我就卸掉了这个包袱。但我依然在忙碌着,上午和一个合作伙伴见面,原来以为是谈论我正在做的一个项目,没想到是产品介绍,我对此没有兴趣,听了大约半个多小时,看来我在这里也不会有什么帮助,于是就自作主张的离开了。下午和另外一个合作伙伴会面,我们谈论了一些有益的事情,他说他的中文不太好,但我觉得我能够完全理解他的意思,中文很流利。从外表上就能够看出不同来,我第一次见到他们便感到了不同,交换名片的时候我想用英语,但犹豫了一下,如果对方是中国人的话,我想可能会下不来台,我不说话,等他们先开口,还好,用的是中文。

在sohu写下了80多篇文章,忽然想放弃那里,我想离开那个地方,因为有点厌倦,那嘈杂的声音还有面面俱到的首页都让人讨厌。网易新开了一个blog服务,本打算在那里开一个页面,但发现和微软的共享空间很像,就是速度快一些,就此作罢。或许以后我不会到处试验了,在一个地方连续的写文章才有意思,就像我的第一个日记本,从2004年的10月到现在,一直在坚持更新,那简单的页面已经让我爱不释手了,除非哪一天它不再准备提供服务,否则我是不打算搬离那里的。

关注了很长时间的网络新闻,感到一些网站虽然有名,却名不副实,尤其是对某些中文网站,非常的失望。国外有了好的观点和创意,就有国内的人来模仿。我不反对模仿,但是依靠发布小道消息或者投机的方式来获得关注,我觉得不值得称道。什么叫做科技?我越来越厌恶某些自称发布科技新闻的网站,他们发布的和科技沾不上边,都是些互联网小道消息,这些东西难道也能称为科技吗?另外一些比较严肃的网站的科技新闻也严重的偏向于互联网方向,好像互联网评论就是科技,好像互联网就是科技的全部。互联网是一个传播方式,或许也可以称为媒体,互联网技术才是科技,但科技频道不关心互联网技术,而是把精力放在了互联网评论上面,是不是有一些因小失大,或者他们就喜欢做互联网时代的八卦新闻?

2006-09-13

劳累

或许我不应该取这样的题目,虽然最近感到心力交瘁,但是很大的一部分都是我自己造成的,身心俱疲。我想我应该好好的反思一下,为什么整天碌碌无为却依然忙忙碌碌,不得清闲;为什么每天都在奔波,得到的却只是别人的九牛一毛;为什么我小心谨慎,各种棘手的问题却接踵而来。或许这对我来说不一定是坏事,有棘手的问题,才会刺激我提高自己的水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在这个过程当中得到宝贵的经验。但是前两项却让我倍感失落,大家做着同样的事情,付出同样的劳动,得到的却有如此大的差别,我虽然承认劳动的差别,但是我更多的认为,这种差异是不公平所造成的。

在最近的十多天里,加班成了我的家常便饭。一些问题亟待处理,我只好在晚上独自完成,很多问题需要在实验当中解决,白天没有时间来做这些事情,实验仪器也被别人占用,我似乎只能趁着晚上这段时间来做事情。因为还在不断的接受新的任务,我必须要合理的划分时间,以便让这两项工作同时有条理的进行,但时间有限,我实在难以做到平衡,有一些任务已经超出了预定的时间,我能做的就是尽力弥补。这样的事情是谁也无法预料的,我们在做一个任务之前并不能预测到它会出现什么问题,即使在初步的测试当中通过了,在接着进行的深入测试当中也可能会出现问题,这些都是困扰我们的。以我现在的实战经验,很多问题都是新遇到的,我没有办法立即就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只有不断的摸索,而且还有一些是广泛的存在于这个领域的难题,相信谁也没有把握很快的解决,即使是解决了,我想幸运的成分一定占了很大的比例。

这一段加班的时间不是很长,大约是从上个月的月底开始,但没想到短短几天,我加班时间就超过了十五个小时,差不多赶上了以前一个月的加班时间了。像很多人一样,我并不喜欢去加班,如果没有紧迫的事情,我一般都会在房间里面看书,学习或者写一点文章,或者出去闲逛,晚上是难得的自我支配的时间,对于一些人每个月加班时间超过60小时,甚至是80小时,我有一些不理解,除非他们把上班当作乐趣,或许这也是这些人获得了比我高的薪水的一个原因吧,但显然不是全部的原因,因为确实还有很多人不加班,但仍然得到了比我高的薪水。

以前做的某个任务被别人引用,于是出现问题的时候就来找我,我觉得出来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是责无旁贷的,这又加重了我的劳累,但我不应该有怨言。以前做的时候经验不足,能力不足,出现一些问题难以避免。因为很多人引用那个项目,所以经常有人来向我反馈问题。据某人说,他们那边使用我的项目的,没有一个是满意的,大家都在拼命的调试,我感到很不安,是我的能力不足让大家多做了很多工作,但我对此无能为力,因为确实难以解决。想必他们这些人一边在痛骂我,一边在耻笑我的无能,如果我给他们一个完美无缺的产品,他们大概也不会像现在这样头痛了吧。他们向我抱怨,"非常难以调试",这话是真的,当初我的体验也如此,但同时他们可能在心里鄙视我,"这么简单的东西都弄不好,害的我做这项费力的工作"。

劳累并不能让我的心忘记痛苦。上周六请假半天,趁此机会料理一下自己的钱财,好像很长时间没有认真理会它了。今天才把这张请假条补上,看到了一些新进来的人要转正。我感到迷惑,为什么我还保持在原来的薪资水平呢,如果一直维持这样的水准,我该如何选择。我已经很少主动考虑前途方面的事情了,但这痛苦的现实一次次的猛刺我的心,我不得不面对。前几天,父母总是给我打电话,给我施加压力,要我尽快给某事一个说法,我尽力回避。后来某人亲自给我打电话,催促我,但我仍然没有按照他的要求去做,我的心里没有其他的事情,只有这利益造成的痛苦让我不能坦然接受,他可能看到我太冷淡,太无理,他也不再给我电话了,或许是我的无理激怒了他。感谢他的关心,我现在很后悔没有直接和他说出我的想法,这样大约就不会给他留下坏印象了。

2006-09-09

Concerto pour deux voix

昨天晚上浏览某网站的时候,不小心进入了一个视频网站的连接,现在做视频网站的不少,大约是受到了Youtube的影响吧。国内做视频的网站比较有名的是56.com,我所进入的连接就是这家网站。以前并没有观看过视频网站上的节目,我猜测,这些视频节目主要是以搞笑为主,当然还有恶搞,就像"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一样,虽然现在广电总局出台了不准恶搞的规定,但是谁能否阻挡网民的热情呢。虽然我对这个规定不是很满意,但是我认为,恶搞确实应该受到一些限制,一份调查显示,如果被恶搞的对象是调查者,大约超过六成的人会感到愤怒,因此,在我看来,既然大家都不希望恶搞到自己头上,还是少一些恶搞为好,这样虽然少了一些低级的乐趣,但是对别人的伤害也减少了,相信损失不大。

我所看的连接都是很有趣的,有网友翻唱的某些流行经典歌曲,或者是一些创意视频,主人公不限于人,还有小动物。让我感兴趣的是,有一些节目就是电视台的片段,我现在较少看电视,看看这一类节目也不错。我把连接页里面的节目都看完了,兴趣盎然,就往后翻看,找到了一个标题为"世界上最动听的声音"的视频,所给的截图是一个外国女子。我立即就进去,想听听这最动听的声音是什么样的。一个外国女子在快速的介绍着什么,我完全听不懂她在说什么,我猜测那是俄语或者法语。难道这就是最动听的声音吗?我想,最动听的声音至少应该能够跨越语言的障碍。

但显然是我误解了,原来她是主持人,节目的重点是一男一女两个少年。接着就是他们在演唱这动听的声音,名字叫做Concerto pour deux voix,这个歌的来历我就不介绍了,大家可以自己查找,而且还有一个英文名字Concerto for one voice。这首歌没有歌词,两个孩子完全用嗓音来表达这首歌的美妙,至少到目前为止,这是我听到了最为好听的歌曲之一,把这首歌称为最动听的声音,我完全不觉得夸张。限于我不在自己的文章中张贴连接的惯例,请看到本文之后想听这首歌曲的朋友们自己搜寻,按照法文或者英文名都可以搜索出来。

2006-09-07

心情

最近的心情有一点乱,工作上的事情,还有生活上的事情,各种杂事堆积在一起等待我处理。更重要的是,我一直以为我努力的工作可以换来丰厚的回报,可是谁知道,竟然受到了严重的不公正待遇,我除了无奈还能怎样呢。人家都说,回报要依靠自己的努力,可是我的努力换来的就是这样的结果。有时候沉浸在网络中,或者图书中,以此来让我的心情平静下来。确实可以平静一下,但我担心长此这样下去,我会渐渐的丧失上进心,无论自己受到多么不公平的待遇,竟然都能默默的忍受。

家人,同事还有朋友来问我工作上的事情,总少不了要问一下薪水,我无言以对,难道我能告诉他们,我勤奋工作的结果就是被别人刻意贬低,我做的一切都不能进入他们的法眼,然后让他们像球一样踢来踢去。我以前说过,我希望我的工作不单是谋生的手段,还希望通过它来提高我的技能,实现我的价值,满足我的成就感。但一切都和预想的相反。一个人的时候,我常常在静静的想,是什么力量让我得到的远远少于我的付出。或许就像一些人说的那样,付出总是有回报的时候,只是早晚而已。但为什么我不能得到一丝的回报,哪怕是安慰性的也没有。

我的人生是如此的悲惨,晚上一直要很晚才睡觉,精神萎靡。一个人在浴室里面,有很多时候我想大声的喊出来,或者放声的哭出来。但我是男人,我能像一个胆小鬼一样吗!我的愤怒和悲伤都慢慢的融化在了我的心里,因痛苦的泪水竟然不知不觉的流出来,我不知道我在做什么。难道我就一直这样生活下去吗?

其实引起我的悲伤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的利益被别人肆意的践踏。和别人相比,我获得的竟然如此的少。我急切的需要想办法弥补我损失的利益。我不觉得我有某种天分,但为了弥补损失的利益,我必须要学习一下如何赚取利益。很多人都说,赚钱要依靠天分,很多人都是凭借自己的天分从无名小卒成为亿万富翁。

虽然现在利益受到了损失,但我希望这损失能够成为前进的动力。

2006-09-05

介绍新应用的网站

放在我的blogspot主页的右边的连接大部分都是英文的网站,而且以个人网站为主,介绍的都是一些新鲜有趣的消息。这些网站地址都是在阅读国内的类似网站时看到的,因为很多国内的同类站点经常翻译英文的文章。作为门户网站,英文雅虎的科技频道据说不错,但是因为某个邪恶的组织让这个频道的外观变得非常难看(据说只在部分地区是这样的,可见这个组织虽然邪恶,以阻止人们获取消息为职责,但是他还不是一手遮天的),我实在没有多少兴趣到那里去看消息。Google新闻搜索也不错,它可以通过强大的搜索功能把世界各地的媒体刊登的消息聚合到一页之内,阅读起来很方便,但众所周知,Google的新闻在国内是难以正常访问到的,经常会提示找不到服务器,而且更多的时候是页面显示出来之后立即就被一股神秘的力量封锁。

可能我的阅读速度比较快,或者也可能是阅读不细心,这些网站的新文章大部分都被我读完了。每天都要看新消息,但还是觉得他们的消息不能满足我的阅读速度。其实很多网站的更新速度还是很快的,因为是个人网站,每天更新几篇文章,也可以算得上是勤奋了。可能是因为网络变得发达,现在获取消息的途径就是通过互联网,我收集的这些网站主要就是介绍网上的新事物新应用。一边了解新闻,一边提高英文的水平,一举两得。

这些网站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基本上都是介绍一些小的企业,他们拥有比较好的创意,发明创造的应用也是符合互联网的潮流的,应该都是风险投资青睐的项目。国内也经常会有一些类似的项目,但原创的项目不多,大部分都是移植自国外的创意,因此也鲜有能够赚钱的。

这些连接都放在了我的主页上,放在那里和朋友们分享。

2006-09-04

陈毅元帅诗四首

陈毅是早期革命家当中文采突出的一位,他的诗尤其为人称道。记得上小学的时候学过他的一首诗,名字叫做《咏松》。因为是现代人所写,而且诗表现了革命家的气质,当时还是小学生的我没有办法立即就喜欢上这首诗,和那些浅显的押韵的生活化的古诗相比,陈毅元帅的这首诗的可读性并不是那么的强。但好多年过去了,我仍然记得这首诗,也渐渐的明白了这首诗所要表达的含义。人生在世,经历的事情那么多,压力、不公正总是难免的,我们应该像青松一样,面对困难要站直了身躯,雪终究是要融化的。

《咏松》
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梅岭三章》
(1)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2)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3)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2006-09-03

投资与理财

一直想写一写这个话题,因为以前就计划着把自己的想法说明一下,但我总觉得,这个话题不是那么容易说清楚的,而且我自己也没有多少这方面的经验。在几年之前,通过书籍杂志就听说过了这方面的信息,那时候还注意收集过这方面的信息,以便以后参考,不过那时候大多是纸上谈兵,而且因为经验不足,对那些虚假的理财故事信以为真。现在我当然不再相信那些虚假的故事了,我知道,任何事情都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如果都像故事里面说的那样,世界上哪里还会有贫穷的人呢。但是把它们作为励志的故事还是合适的,因为故事描述的情节虽然虚假,但是主人公一般都是自信的,坚持不懈努力的,有眼光的,这些对我们还是有启发意义的。

我关注这个也多少受到了某人的影响。因为他经常谈论此种话题,渐渐的我也想了解一些。那一段时间我对电视上的经济节目有一些兴趣,电视台的经济专题是我每天必看的内容。有一些选修的课程,是经济方面的,什么经济学原理,股票指南之类的,但我对这个不感兴趣,因为我不想花时间在这方面上。我经常去图书馆,所借阅之书也多以专业或者英语或者文学方面为主,后来渐渐的对投资理财有兴趣之后,就零星的借阅了一些比较浅显的经济方面的书籍,比如股票指南。我不得不说,从这种书中得到的启发比较少,我没有股票投资的经验,看这些书真的用处不大,而且据说中国的股票市场是如何的不规范。在金融市场规范的国家里,股票市场是经济的晴雨表,但在中国例外。

别人教育我说,要把财产分成三部分,其中的三分之一要存储在银行里面,这是最为安全的投资方式之一;然后三分之一交给基金,让他们来帮助理财,基金的收益率要比银行高一些;另外的三分之一就投放到股票证券市场。我一直就不认可这种投资方式,这种行为对我们这种资金不是很多的人来说,收益有限,即使是全部投放到银行里面也不会有多少的损失,而且目前的基金、股票市场都是不可捉摸的,难道我要像赌徒一样去拿自己的钱去赌博,这不等于乖乖的把钱交给别人吗。

几年之前,在临近学期末的一段时间里,我身上的钱不多了,那时候正在发愁如何用好身上的这几两银子,在报摊上面买了一本很粗糙的杂志,好像叫做投资与理财的,希望能从中得到一些启发。买回来翻看一下很失望,内容粗制滥造,下三烂的广告软文充斥着整本杂志,看不到有用的内容。那杂志的封面上还赫然的印着"某某大学信情报中心制作",看来无论是什么机构都一样,他摸透了人们的想投资的心思,拿一些粗糙的内容来应付。投资者,或者是想投资的人,应该小心为是,不要轻信任何人。

我追求财富,但是我和大多数人一样,只要自己在一个小环境当中,不至于比别人差就可以满足。但我现在不能再过这种生活,在前面的文章当中我也提到过,我被别人刻意的贬低和欺压,我的利益受到了损害,如果我还继续满足于这种耻辱的生活,我在这些人当中将变得抬不起头来。

我现在所知道的适合我的理财方式有限,确实不知道如何打理手上这微不足道的资金,现在我只能说是理财,还没有能力投资,无奈,钱太少了,而且因为受到别人的打压,我手上的资金增长一直缓慢。把钱放在银行里面,依靠利率是不会得到什么的。前一段时间想购买一笔国债,但算下来好像也不会得到多少。或许会有人取笑我看不上小财,其实不是这样的,一笔资金投放到银行,一年也就几百元吧,我不知道这几百元钱的额外收入有什么用处,如果我一直就依靠这种理财方式达到财产增长的目的,恐怕是很难的。

一些常见的投资理财方式我也知道,网上的信息也很发达,但哪一种适合我呢,我还在摸索当中。我应该尽快行动,别人有意的打压已经让我损失了很多收益,我必须要通过其他的方式弥补回来。

2006-09-01

学习是为了什么

最近几天一直在下载英文的资料,主要是听力的材料,我准备在晚上或者是周末抽出一点时间来练习一下,因为我觉得我在听力方面的能力有待加强。平常经常阅读一些英文的资料,而且上网浏览也以英文为主,因此在阅读方面没有什么大的问题,即使是遇到了一些陌生的词语,也可以立即查词典,电子词典软件是我电脑上的必备软件,而且也经常使用。除了英文的资料以外,我还下载了一些PDF版本的数学、电子书籍,或许可以在需要的时候查阅一下。

我的学习兴趣还是比较浓厚的,我目前的学习基本上没有功利性,也就是说,兴趣是主要的驱动力。但是我承认,学习也成了一种麻醉的方法,我对我目前得到的待遇和受到的评价很不满意,我渴望得到承认,而且我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我所满意的待遇。我觉得,目前我所做的和我所得到的不匹配,我认为我得到的比我付出的要少一些。本来我是没有这种想法的,一切都是因为一个月之前的一次评价,那之后,一些人的待遇升了一截,而我还在原地打转。我没有脸面和心思去问别人是否也在原地打转,但通过别人主动的透露或者我无意之间得到的消息,像我一样没有得到重视的人不多,可能是极少数。

我对此感到强烈不满。大家知道,如果一件事情只是把极少数的人排除在外,仅有的几个可能是:上级无意或者有意把你给遗忘了;你的水平太差,别人想提携你,但是你实在不胜任;你的能力比较强,以至于引起了上级的害怕,或许还有其他的原因。但我考虑一下,我不认为我的能力特别的强,我也不认为我的水平特别的差,但我更不愿意看到别人把我有意忘记。我的付出,将近一年的付出全部白费了,我得到的待遇就是让别人肆意的践踏。想起了一些加班的日子,我自我感觉良好,我认为我的努力和勤奋可以得到更多,无论是心里上的满足感还是待遇的提高,然而我错了。

我失望的看到,我得到的待遇就是被别人遗忘,我的上进心受到了空前的打击。我不知道如何发泄我的失望和愤怒。或许事情不像我想象的那样,然而我不知道如何提起我的热情。我不再喜欢加班,我也不喜欢积极做事了。那一段时间我是怎么打发的呢,晚上在电脑前敲击键盘,写下我的心情,然后躺在床上,让自己沉浸在古文当中,我就是这样来让自己的心情平静下来的。那时候我的学习差不多停止了,我没有兴趣学习。之前开始重新拿起的书籍又放下了。

现在我又开始拿起了书,开始了学习之旅。动人的事例有很多,孟子说: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我虽然不敢以这些人自况,但这些事例多少能够给我一些安慰。或许在一段时间之内学习不会立即就产生效果,但从长期来看,学习总会为你带来很多的正面的影响。学习不仅仅是看书本,还要注意学习别人的经验,总结自己工作当中遇到的问题。

平时接触到的东西有限,或许我可以把别人做的东西拿过来研究一下,目前我要重点研究的就是接口问题(interface),深入的了解它的工作机理。目前做的两个case遇到了一些问题,我在研究如何解决问题,问题得到解决以后,我的收获将会很大。另外一个就是验证我以前做的一个升压电路,看它的工作情形,我要用它来产生编程所需要的电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