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7月13日,百度空间上线,晚上下班回来以后我就注册了一个。以前用百度知道的时候就注册过一个帐号。现在可以使用这个帐号直接激活空间,就是我现在使用的这个用户名。因为在其他地方已经有了写东西的地方,我不想贸然就新开一个空间,激活百度空间其实也有“体验”的意思。先看看这里怎么样。这里倒是很简洁的,功能怎样我不管,有人评价较低。但我的要求其实也是很低的,只要可以写字就可以了,因为我用的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写字,相册之类的东西都不是必须的,而且炫彩的效果对我来说也是一个累赘的功能,早前制作个人主页的时候,就自学过CSS、JAVASCRIPT之类的东西。我想只要学习过这些的人,就可以初步的把空间弄的好看一点,时间长的反而会感到厌倦。现在我追求简洁,选择模板的时候也是选择的纯白色这种。
前两天添加过两篇文章,当然我也同时把这两篇文章添加到了我的另外两个日记本当中。今天我把这两篇文章从百度空间删除了,因为我不想在创建更多的blog而让他们展示同样的内容,那样很累也很无聊。我想把这里做成一个专用的地方,只在这里发布同样类别的文章,因此前面已经创建的文章分类也不再有存在的必要,今天一并删除了,只有一个默认的分类。我想以后在这里添加的文章都是我自己编造的“故事”,我不会在这里添加我的个人感受和评论,那些东西都应该存在于我的日记本和sohu的blog上面。在这里只发布我编造的故事,当然,同时也会发布在我的日记本和sohu的blog上面,因为那里是我的一个全集,尤其是日记本,从注册至今一直都在那里写,那里我已经割舍不下了。认识百度空间比较晚,我不能把这里作为我写作的主要地方。
大约时候七八年前,上高中之后住在学校,身上也有一点可以自由支配的钱,就用它来买一些书籍杂志,出了学习用的指导书以外,买的最多的恐怕就是小说、小小说、故事之类的杂志了。对文字一直就有兴趣,而且我想阅读小说故事之类的能让人轻松。现在我总是愿意把小说也叫做故事,但据说这两种文学样式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总体的感觉就是,故事偏重于叙述,小说偏重于描写,这这只是笼统的区分,小说从故事当中发展而来,讲究一定的技巧,故事是一种口头文学,因此需要在故事上下功夫,不能过多的运用心理、环境这种烘托方法,否则怎么吸引大众呢。
根据我的喜好,我还是更加喜欢文字优美的文章,即使是小说故事也一样。现在的故事创作似乎都有一个问题,就是语言略显粗糙,当然这可能就是因为故事的性质决定的,据说故事杂志的编辑们经常告诫创作者,不要让故事小说话,他们的意思可能就是说,故事的语言可以粗糙一些,一定要关注“事情”本身。我阅读过的故事杂志有《故事会》、《上海故事》等几种,这两种也是目前发行量最大的,我更喜欢《上海故事》的风格,他的文字要优美一些,被人称为“故事当中的小说”,他比较欢迎传奇类的稿件。《故事会》的发行量巨大,我偶尔的也看一看,在高中时代买书的时候,我常买的是《上海故事》,同学经常买的却是《故事会》。这本杂志的文笔没有上海故事让我喜欢,但这是他的风格。我觉得杂志的“笑话”这个栏目没有存在的必要,可以删除。
另外一个是小小说。这是我所喜欢的文体。最著名的小小说刊物是《小小说选刊》和《微型小说选刊》,在我看来,这两种杂志分别对应于故事杂志当中的《上海故事》和《故事会》。小小说选刊也是我原来经常买的,微型小说选刊则很少买,而同学则刚好相反,他只买微型小说选刊。因为小小说的故事很优美感人,有“小说散文化”或者“散文小说化”的趋势,很多时候难以区分这个刊物选登的文章是小说还是散文。微型小说选刊则特别注重故事,每篇的故事都很强,但语言稍微逊色,当然了,因为我喜欢散文的语言风格,因此更加偏爱小小说选刊这本杂志。
作为读者也好长时间了吧,我也想当一回作者,不一定是立即就要求自己的文章发表。因为现在网络的方便,我可以把我的文章发表在自己的空间上,选择自己认为满意的寄给杂志。我选择的类别就是故事,这种文体最需要的就是观察生活,语言只要到位、把故事说好就可以了,没有特别要求你的写作技巧,语言也不要求优美(甚至说,优美的语言是不受欢迎的)。我会尝试这种文体。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