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那些读过书的人,日后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喜欢称自己为读书人,都自诩为圣人的学生。那时候读书人似乎被认为是思想品德和道德境界高尚的人,一旦有的读书人做了被人不齿的事情,就有人出来职责他玷污了读书人,他便不再有资格称为读书人。我知道古人有资格读书的人远没有现在这么多,因此现在人们不再随便使用读书人这个名称,只有那些从事文学、社会科学等职业的高级知识分子才被冠以这个称呼。虽然指代的范围有了变化,但是人们赋予读书人的含义似乎没有多少变化。
我是喜欢文字,喜欢读书的,但现在也不好意思称自己为读书人。我的读书这个嗜好并不是在漫长的求学生涯当中养成的,在我上学之前,父母便有意的培养我的这个兴趣,那时候虽然家贫,但父母总算是了解读书的重要性,他们便从当地的小书店买来一些教材,亲自来教我,因此在上学之前,我便认识了一些字。不过我天生愚钝,学过的东西也容易遗忘,记得在刚刚学习数数的时候,总是无法逾越数字的“进位”这一关,后来也不知道是怎么学会的。我是没有怀疑精神的,学习的过程中我完全信任老师,记得刚刚上学的时候,老师把天空的“空”读作“薄”,这让我异常的困惑,因为我父母以前教过我这个字,我知道的读音和老师教的不同,在短暂的犹豫之后,我还不怀疑的信任了老师,即使后来父母拿出那个字的汉语拼音标注,我也不接受,好在老师在第二天及时的更正过来了。
这件事我记忆犹新,虽然我知道老师和书本也有犯错误的时候,但我还是欠缺怀疑的勇气,基本上是毫无疑问的全盘接受那些现成的观点。读书的十多年,虽然不算落后,但也从来没有表现的出众,或许这就是因为欠缺怀疑的原因吧。没有怀疑精神的人是难以创新的,缺乏创新精神是一件让人难过的事情,但这样平静的学习工作,犯错误的机会也是少一些的,而且只要足够努力,也是可以取得一定的成就的。我学习的兴趣一直很浓厚,但是在上大学之后这兴趣立即就减了下来,原因有好多,我现在总结起来,最重要的因素大概就是我自己的错误判断以及那时候的思想波动。开始的时候没怎么仔细的学习,我误以为可以在日后补习回来,没想到越积累越多,面对众多生疏的内容,已经完全失去了补习的勇气。正好在这个时候,我通过互联网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和观点,我对现实中的一切都感到愤怒,我无法抗争,就只好自我沉沦,我那时候失去了学习的动力,也看不到前进的方向。
我对课本已经失去了兴趣,任何时候都不想翻看它们,即使在临近考试的时候,我也不愿意去触碰它们。因此可想而知,我的学习成绩是多么的糟糕。虽然我感到非常的耻辱,但这似乎没有办法唤起失去动力的人的学习热情。不肯投入时间花在学习上面,我一下子多出来很多空闲的自主支配的时间,我就拿读闲书来打发。我阅读的主要内容就是文学和文艺作品,现在已经没有多少记忆,但那时候几乎是全身心的投入其中,一两天就能把一本几百页的长篇作品读完,我沉浸在阅读的乐趣当中,那是一种享受。我的阅读基本上限定在法国人和俄罗斯人写的作品,我认为这两个国家的作者写的东西深入人的心灵,仿佛吹进我空虚的心灵的一丝春风。大学四年在不知不觉当中就结束了,我觉得没有学到多少东西,我知道原因都在我自己,现在想起来多少有一些遗憾,那时候阅读的书籍再多,也不能弥补知识上的残缺。
出来工作以后,没有了学习的压力,因此我的读书就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来选择。有一段时间几乎每个星期都会外出购书,我买的书籍大多是中国古代的经典,这些文章读起来虽然不及现代文顺畅和流利,但经典文章有一股振奋人心的力量,我的床上和桌边上有很多书籍,为的就是可以随手的拿来阅读。工作忙碌之后,已经没有多少时间来阅读了,虽然没有人强迫我去读书,但长时间的不接触书籍,总觉得是遗憾的事情。我觉得已经有半年没怎么读书了吧,尤其是最近,几乎是从来没有去阅读,虽然我把书籍都放在了最顺手的地方。今年春节期间有五天的长假,我原本计划看几部电影,读一点书,不过这都没有实现,我把时间都花在了电脑上。
这种生活是空虚的,书籍就像雨露一样,可以滋润干渴的心田。我认为可以在工作当中学习,经验一样可以推进工作,现在看来,这观点是不全面的,学习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否则得到的也是片面的不系统的经验,对工作所起的促进作用非常有限。这两天我一直被一个难题困扰着,以我对它有限的了解,完全凭借经验从别人那里修改,但又存在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根本不知道从何下手。这就是因为缺乏系统的了解,凭借片面的知识来处理问题,运气好的话就会轻松的完成任务,运气不好的话就会被卡在那里。读书是为了学习,没错,我认为读书还具备休闲的作用。一个不读书的我,似乎只有裹足不前,看着这大堆的书籍,我不能束之高阁,千万不能丢掉阅读和学习的习惯!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