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0-25

中国的戏剧

之所以要在"戏剧"前面加上"中国"的限定,是为了区分,因为戏剧的种类那么多,世界各个国家都有,我要谈论的当然就是中国的戏剧。另外一个作用,就是要申明一下,我谈到的戏剧归属中国,而不是韩国。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可能有很多人都知道,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已经被韩国申请为世界文化遗产,据说他们还准备把中医改为韩医申请为世界文化遗产,他们又宣称汉字的发明者是韩国人,四大发明是韩国发明的,商朝是韩国人的祖先创建的,孔子是韩国人,如此等等。这些荒谬而且可笑的言论只能当作笑谈,但是对这个民族应当刮目相看,他们创造了一个个让然钦佩的神话,称王称霸数千年的中国现在却沦为了第三等国家。我知道有很多人不平衡,但这是事实,为了摆脱这种状况,既要重视属于中国自己的文化,又要学习别人的长处,没有人怀疑中国会重振雄风。这是题外话。

戏剧是中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不太清楚戏剧的起源,但是中国现存的戏剧种类繁多,分布地区极广,而且有一些剧种,比如京剧还很活跃,一些地区性的戏剧因为传播范围有限,而且使用方言传唱,名家也很少,现在已经处于消失的边缘。喜欢传统戏剧的人已经很少,大家宁愿花钱去看歌星的演唱会也不会去欣赏一场戏剧。我小的时候,电视能够接收的频道有限,也被迫看过几次戏剧,但是没有一场是我喜欢的,听不懂他们在唱什么,也无法理解那简单的舞台为什么能够表达所有的场景,比如一个人拿着马鞭在舞台上旋转,就表示他在骑马,这是我当时无法理解的,很多老年人喜欢欣赏戏剧,因此很多人都把戏剧理解为老年人的专利,记得上大学的时候一位同学对我说,"是不是变老了,为什么我最近喜欢听戏剧了呢"。

京剧是清朝完善起来的,名家最多,影响也颇大,被推崇为国剧。不过我并不喜欢京剧,因为我听不清楚他们的唱念,而且也不喜欢他们的服饰,有时候会通过看字幕来了解故事的内容。戏剧的音乐其实是很呆板的,总是那几段音乐在重复,没有一点吸引力,倒是那故事的内容都很好。戏剧的故事真的要通过看戏来理解,如果直接阅读那剧本,是没有多少兴趣的。在我看过的戏剧当中,黄梅戏,评剧,河北梆子是可以听懂的,它们好像是使用普通话来唱念的,语速也正常,赵丽蓉,新凤霞,还有白玉霜母女是评剧名家。豫剧(河南梆子),越剧,昆曲等也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是使用方言来演唱,我听不明白(豫剧还好一些,河南话和普通话还是比较接近的)。

一些小剧种喜欢演绎"才子佳人"故事,历史上有名的故事都被改编成了戏剧,当然北方剧种也有这类题材,但因为北方剧种题材广泛,"才子佳人"类的故事不一定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戏剧日渐衰败的时代,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努力来做些抢救的工作,为了迎合现代人的口味,对传统的戏剧进行适当的改变。白先勇先生做了一个开创性的工作,他筹备排演了"青春版"《牡丹亭》,受到广泛的关注,现在又有一部昆曲戏剧《桃花扇》。偶然的听到了《桃花扇》的推广音乐,日本人作曲,音乐非常优美,非常令人感动。我没有观看《桃花扇》这部戏,但想必一定很好。这种戏剧在剧院演出的效果一定比在电视上要好,有时间和精力去听音乐的朋友不妨尝试,很多来华演出的外国歌剧或者音乐演唱会都会爆满,为什么不能去支持一下中国自己的戏剧呢。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