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1-22

小议文化和教育

就是前几天,忘了在哪里看到的一篇文章,作者和越南的某位网友聊天,谈到了教育的问题,比较有趣的是,他们那里至今还保留着科举时代的名称,比如秀才,举人,进士等,我忘记这三个等级相当于中国的什么学位。中国周边的一些国家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风俗习惯,价值观念,文化传统都有几分相似之处,因此中国人去这些地方的时候,总是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有一些偏激的人认为,中国已经把自己的传统文化丢弃了,现在的中国大地不存在正统的中国文化,要寻找中国文化要到中国周边的国家去。这说法似乎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中国的文化流传到别的国家,经过和当地文化的融合发展,难道还能够称为中国的文化吗,即使你一厢情愿的认为那是中华文化,似乎也不能得到那些国家的同意。韩国人成功申请端午节为世界文化遗产,他们还要把中医改为韩医申请世界文化遗产,这些事情表明,即使是一项文化即使是发源于中国,到了别的国家就成了别人的文化,我们自己把传统丢掉,就不要说什么“中国的文化保留的其他国家”。文化是不断发展的,优秀的文化是值得继承发扬的,但在疯狂的时代,人们不建设文化反而破坏文化,就像现在的中国,人们都感到了文化的缺失,恐怕这就是人们在破坏封建文化的时候把优秀的文化一并否定了。

落后的原因是很多的,那些先锋们把原因归咎于中国的文化,大肆的攻击破坏,人们赖以生存的文化环境一下子就消失了,各种有益无益的思想文化全部涌进来,不幸的是,那种崇尚暴力的学说成了强势思想,影响了中国人五十多年。这直接造成了中国的落后和闭关锁国,虽然有后来的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经济走上了正轨,但失去了这种思想的禁锢之后,人们的头脑没有被其他有益的思想填充起来,或许这正是贪污腐败横行,道德沦丧的原因吧。任何文化都有其缺点,但不能因此而全盘否定,看看现在活跃在所谓的打假前线的那几个人,竟然把打假的触手活动伸向了中国文化里,哗众取宠,科技上的打假值得称道,但这些人不是万事通,难道他们有资格对所有的事物指手画脚,不管他是打假斗士还是所谓的院士,他们的这种胡乱批斗中国文化的行为都应该受到鄙视。

中国近代教育刚刚一百年,教育制度已经和西方接近,虽然走过弯路,但现在总归上走上了正轨。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中国的教育和科技水平一直以来都不能进步,打假人士每年都可以揪出一些学术造假和抄袭现象,有人把这归咎于缺少活跃的学术气氛。上个世纪开始实行的教育产业化把教育带到了歧途,人们深受其害,不但学费上涨,教育水平也出现了滑坡,奇特的是,官员们不但不反思,反而还在那里信口雌黄“中国教育已经达到世纪先进水平”,此等无耻之人领导中国的教育,真是教育界的悲哀。

我上大学的时候,正好赶上大学扩招。大学生一下子多了起来,以前感到上大学很了不起,但每年的扩招导致大学生贬值,不但不再受到人们的重视,而且还造成了就业的困难,那些官老爷们没有心思去解决这个问题,他们一边数着产业化带来的巨大利润,一边劝告大学生们到“基层”去“锻炼”,这些骗子没有丝毫反悔的迹象。种种压力促使人们不再满足于大学四年——也就是所谓的“学士”学位,读硕士成了很多人的选择。我在做毕业设计的时候,见过几个硕士研究生,也看到过他们学习的状况。我的感觉就是,获得硕士学位不是很困难的事情,你不需要付出多少努力,也不需要作出什么特别的成果:那两年的时间里,大部分时间都是由你自己支配的,学习一些东西,研究一些学问,拿那些时间去赚钱,或者玩耍过去,你都会毕业的,虽然那两年的努力不努力在日后的工作中会逐渐的体现出来,但是仅仅把毕业作为目标的人是不会关心这些差别的。

学位不一定代表水平,但多接受几年系统的教育,或许不是坏事情,系统的学校训练和工作中的锻炼各有优点,外人还是不要轻易的抑此扬彼。我很多大学同学在毕业之后就参加了工作,我也是如此,另外一些人考了硕士,还有一些人会继续读博士,大家的选择不同,道路不同,以后的人生也不同。我常常想,我是否会安于现状,每个月拿着低微的薪水,竟然还在这里来沾沾自喜,当和别人对比的时候我才会感到强烈的悲哀,我以后不会去考硕士博士,但一定会进修,证书倒是其次,获取知识一定不能怠慢。

没有评论: